最近,英国一只叫Pet的羊,从小在农场里跟4只牧羊犬一起长大,所以一直以为自己就是一只汪。
它跑起来,画风是这样的:
丑的人看完图一笑置之,帅的人却开始思考:
我们从小就认为人类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莎士比亚爷爷说的),可这真是理所当然的吗?假如将一只动物当作人类孩子抚养长大,它会长成一个人吗?
这个问题,在80年前,就有人实验过了。
大胆的心理学家、疯狂的实验怪人——温斯洛普·凯洛格(WinthropKellogg)。
凯洛格出生于年的纽约,一个典型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
18岁那年,他考上康纳尔大学。到这个时候,他还显得很正常。
大学读了一年,他开始有点不一样了。血气方刚的帅小伙说,“我要当兵”,就加入了美国远征军,去欧洲帮欧洲人打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欧洲当了两年飞行员,因为表现英勇,获得法国人发的十字勋章。
战争结束后,凯洛格回到美国,在印第安纳大学继续自己的心理学学业,并抽空跟同学卢埃拉·安格(LuellaAgger)在年结了个婚。
他们结婚那年,印度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儿。
年10月9日,在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小城附近,人们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狼女孩!8岁的卡玛拉(Kamala)和只有18个月大的阿玛拉(Amala)。
左上图是纪念她们的雕像,其余三幅为真实照片她们昼伏夜出,会像狼一样朝着天空扯脖子长嚎,呼唤狼族同胞;她们用四肢行走,膝盖和掌部都长出了厚厚的老茧;她们不吃素,要吃肉,吃的时候不用手拿,用牙齿撕开......
被“解救”的两个女孩最终无法适应人类世界,妹妹阿玛拉在年死于肾感染,姐姐卡玛拉年因肺结核去世。
这件事情引起了凯洛格的特别注意。
他研究的是比较心理学,具体地说,他观察不同的动物,分析它们的行为特点,是一个工作范围比较广的铲屎官。
当时的心理学主流在分析狼孩姐妹的动物特征时,往往将此归结于她们的智力低下。
凯洛格则有不同的观点:
狼孩姐妹身上的野性是从狼群那里学来的,返回人类世界的她们不能适应环境,是因为想把生命早期固化下来的习性革除太难啦!
在人成长过程中,到底是本性、文化、遗传还是环境起了决定性作用?
凯洛格心中构想出一个疯狂的计划:把一个智商正常的婴儿扔到荒郊野岭,观察研究婴儿的成长。
嗯,你们知道,科学家有时候追求起真相来会忘记自己生活在人类社会。由于法律和道德的不容许,这个实验绝不可能被付诸实践。
于是凯洛格脑筋急转弯,逆向思维:把黑猩猩的孩子放在人类的环境中成长,不就合情合理了吗?
最开始,凯洛格招募了一些志愿者当猩宝宝的养父母,还从幼儿园找了些孩子给它做玩伴,但他始终觉得这样的实验条件不够完美——让人去猩猩的环境陪他们,环境不够真实啊。
凯洛格叔叔一咬牙一跺脚,说服妻子,让一只黑猩猩宝宝住进自己家里来,给他们的儿子唐纳德·凯洛格当妹妹。
年6月26日,七个半月大的猩宝宝古娅(Gua)来到了他们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家中。
在家里,古娅绝对不允许被当成猩猩对待。
它接受“父母”和“亲朋好友”的亲吻与爱抚,坐在婴儿车里被推着走,学着使用勺子吃饭、用便盆大小便。
慢慢地,古娅的表现令人惊讶:它听话、对父母产生了更深的依恋,还会用亲吻请求原谅。
在人类的环境中被当做人来对待的时间越长,它的表现越来越像人而不是猩猩。
在很多方面,古娅甚至表现出比人类孩纸唐纳德更高的智能。她能更早地发现玩具、更快地领悟游戏的规矩。面对吊在天花板上的饼干,她能比哥哥更快地领会到:必须用椅子才能够得着。
在生活中,古娅更像是个领导者,而唐纳德唯一显著优于古娅的是模仿能力。
是的,这些表现正是凯洛格梦寐以求的实验结果!
利用实验中记录的各种数据,凯洛格和妻子整理出了名为《猿猴与儿童》的著作。
这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里面详细地报告了古娅和唐纳德的发育发展情况。
但如此成功的实验,却在开始9个月后终止了。
为什么?
实验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亲生儿子唐纳德变了!
在古娅来之前,唐纳德已经学会走路,古娅来之后,他爬得时候比走路多,还学会了咬人,用嘴叼东西。唐纳德的身上出现更多猩猩而不是人的特征!
年的5月的一天,唐纳德来到厨房,对着母亲发出了猩猩特有的喘息声以祈求一块饼干。
更糟糕的是,与古娅生活9个月后,唐纳德仅仅会说3个单词。而同龄的美国孩子平均可以掌握50个单词,并开始利用这些词汇造简单的句子。
连上战场都不怕的凯洛格,并没有预见到一只小猩猩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当初他只想把一只猩猩教育成人,并不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只猩猩。
意识到大事不妙的他紧急终止了实验。
实验终止了,但人们对它的讨论却远远未停。
年12月21日,刚满三岁的猩猩古娅因肺炎去世。和狼孩的命运一样:古娅被送回动物中心后,表现出了极大的抗拒和痛苦——它认为自己是人,不应该和黑猩猩们关在一起。
这个缜密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让凯洛格背上了不负责任、贪图成名的巨大伦理压力。
在舆论的压力下,凯洛格不得不放弃这个课题,转向其他更低等动物的研究。
他研究了鸟类以及鼠的恐惧情绪、肌肉行为、繁殖能力;研究水蛇如何在多次训练中习得走迷宫的本领;到水族馆长期驻守,研究海豚如何发声。
在这方面,他也算是小有成就:首次证实了瓶鼻海豚在水中借助声波探测环境的能力,还利用声波作为回声测距和作为航行定位信息的译码。
他的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在与古娅分开后,唐纳德的智力渐渐追回了美国孩子的平均值,交流能力也逐渐恢复正常。
长大后的唐纳德并不记得那段与猩妹妹一起生活的日子,他健康成长,19岁考上了大学。
不过,父母病逝后的第二年,42岁时唐纳德因为抑郁症自杀了(年夏天,卢埃拉和凯洛格相继因病逝世)。
所以,记忆真的是被完全清空或者只是暂时隐藏?
可能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无论如何,这个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终于告一段落了。
之前很多小盆友问过波叔,科学家用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人)来做实验,太残酷了吧,一不小心很可能会打开某个潘多拉魔盒。
有可能真是这样。看过《猩球崛起》的小盆友,应该还记得把猩猩带回家收养会导致神马后果。
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冰冷而残酷,即使再残酷,也还有努力改善的空间。
正是从这个猿猴与儿童的实验开始,科学界进入了实验伦理的大讨论。
如果你愿意翻开科学史,会为几百年来科学实验的黑暗与血腥所震惊。
年,首个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诞生。但很少有人知道,实验对象都是些被割下的死刑犯脑袋。它们被通电,以可怖、扭曲的面部表情来表现电流规律。
观众被吓晕,死者家属哭泣,社会弥漫着冷漠、血腥的雾气。
现在,人们对伦理道德有了更为深刻的把握:一切需要志愿者(不论是人还是动物)参与的实验,都必须罗列出一切可能的后果,并做出准确的告知。
人们纪念着古娅和唐纳德,因为他们曾承受过的那些不必要的痛苦和挫折,都轻微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大家可以查看到当年实验的录像(温馨提示:需翻墙)
波叔说:智慧不属于恶毒的心灵,没有良心的科学只是灵魂的毁灭。——拉伯雷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发出重重的叹息花样作死,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陨落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治白癜风中药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