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真菌病或称表面真菌病,是指真菌侵染表皮及其附属构造(毛、角、爪)的真菌疾病。病原真菌的种类很多,但引起犬皮肤真菌病的主要是犬小孢子菌。有时也可分离到须毛癣菌、疣状毛癣菌和石膏状小孢子菌。皮肤真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极强,尤其对干燥更是如此。在日光照射或于0℃以下时,可存活数月之久,附着在犬舍器具、桩柱等上面的皮屑中的真菌,甚至经过5年仍可保持其感染力。但在垫草和土壤里的真菌,可被其他生物因素所消灭,只有较幼年的石膏状小孢子菌、须毛癣菌等才能在土壤中繁殖。 犬皮肤真菌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动物间的互相接触,或通过污染的物体而传播。在养犬数量较多且较密集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空气传播。体外寄生虫,如虱、蚤、蝇、螨等在传播上也有重要意义。此外,大、小家鼠对须毛癣菌病的传播,土壤对石膏状小孢于菌病的传播上都起一定作用。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的程度,常取决于个体的素质。幼犬和体质较差的犬,其症状明显且较严重。 (2)临床特征:主要在头、颈和四肢的皮肤上发生圆形断毛的秃斑,上面覆以灰色鳞屑,严重时,许多癣斑连成一片。病程较长。 对于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即可确诊。轻症病例,症状不明显,须采取病料,即自病健交界处用外科刀或镊子刮取一些毛根和鳞屑,做显微镜检查。 [防治措施] 第一,搞好犬皮肤构清洁卫生,经常检查被毛有无癣斑和鳞屑。 第二,加强对犬的管理,避免与病犬接触。 第三,发现病犬要及时隔离治疗。灰黄霉素25—50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内服,连服3—5周,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在用全身疗法的同时,患部剪毛,涂制霉菌素或多聚醛制霉菌素钠软膏,可使患犬在2~4周内痊愈。 第四,在治疗的同时,应特别注意犬舍器具、拴犬的桩柱等的消毒。2~3%氢氧化钠溶液、5~10%漂白粉溶液、1%过氧乙酸、0.5%洗必泰溶液等,都有很好的杀灭真菌的效果,可选用。 深部真菌病是指侵害皮肤、粘膜和内脏的真菌所引起的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有很多种。这些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动物粪便、乳汁中,犬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土壤或经呼吸道、消化道而感染,只有少数真菌具有接触传染性。深部真菌病可发生于体内各脏器,其病变特征是:肉芽肿性炎症、坏死、脓肿、溃疡、痿管、结缔组织增生和形成结节。饲料中广泛添加抗菌药物,可能是犬发生深部真菌病的重要原因。 犬易发生的几种主要深部真菌病是: 1.组织胞浆菌病 其病原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生长在土壤中,主要经呼吸道感染,病犬主要呈现持久、不易治愈的顽固性咳嗽和腹泻,无痰液排出。病犬厌食、消瘦、不—规则发热、呕吐、皮炎,腹壁触诊常可发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慢性病例有时可见颊粘膜发生溃疡,扁桃体肿大。 临床上发现犬呈现难以治愈的咳.嗽或腹泻时,即应考虑本病。如有条件应以荚膜组织胞浆菌素做皮内试验,还可做胸部X线透视、血清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进行诊断。 2.球孢子菌病 其病原为球孢子菌。主要经呼吸道感染。病犬的肺脏及支气管或纵隔淋巴结发生肉芽肿,病犬呈现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和腹泻。侵害关节时,即呈现跛行和肌肉萎缩。 本病在犬群中传播迅速。当犬中出现可疑症状时,应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照相,有条件时可做球孢子菌素皮内试验及血清补体结合试验。 3.芽生菌病 其病原为皮炎芽生菌。 本病可分为全身型和皮肤型两种。全身型主要表现为肺脏的疾病,病犬精神沉郁、发热、厌食、消瘦及咳嗽。剖检病死犬时,肺脏各叶都有结节和脓肿,肺脏呈现灰白色或淡红色斑纹状,并有局灶性或弥漫性硬变。肉芽肿结节的中心发生坏死,但不钙化。病变向周围蔓延时,可使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化脓,甚至引起胸膜炎。皮肤型芽生菌病表现为单发性或多发性皮肤肉芽肿,最后则在中心液化坏死和发生溃疡。 胸部X线照片所见到的肺部未钙化结节或硬变,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最好对皮肤结节做活组织检查。从脓汁、痰液中镜检时,发现有单个的或出芽的球形细胞且细胞壁厚而有折光性(双层轮廓)时,即可确诊。本病一旦扩散,难以治愈。早期可用两性霉素B治疗。对皮肤结节可施行手术摘除。 4.隐球菌病 其病原为新型隐球菌.它存在于泥土中,可从土壤、鸟粪、水果和乳汁中分离到。 犬的隐球剪病主要侵害脑、脑膜、鼻旁窦以及肺、脾、肌肉、关节、皮肤等部位,引起病犬的运动失调,转圈运动,行为异常,跛行,感觉过敏和鼻漏。剖检时,于鼻旁窦、鼻甲骨,鼻腔以及脑有小的化脓灶,脑膜有粘液脓性炎症。耳、眼险和脚等部位可见皮下肉芽肿。 在临床上发现病犬有不明原因的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时,应考虑到隐球菌病的可能性。如能进一步做病原检查、血清学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5.孢子丝菌病 病原为申克氏孢子丝菌.经创伤感染。 病变主要侵犯皮肤,常发生于肢端,并沿淋巴管蔓延,形成典型的带状肿。原发部位为坚实、无弹性、可移动、无压痛的结节或肉芽肿,结节部被毛脱落后,可看到附有渗出物,干涸后形成结痂,有的结节可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溃疡. 根据上述症状可怀疑为本病.为了确诊,可从未破溃的脓肿内采取病料,进行分离培养,若分离到病原菌,即可确诊。 6、念珠菌病(鹅口疮) 其病原为白色念珠菌。常存在于健康动物的消化道内。幼龄和体质衰弱,特别是长期饲喂抗菌添加剂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动物,都易感染发病。 病犬的临床特征是在口腔和食道粘膜上形成一个大的或数个小的隆起的软斑,软斑表面覆盖有黄白色伪膜,剥离后露出容易出血的充血面。 对有上述症状的病犬,从粘膜和皮肤病变处刮取标本镜检,如发现酵母细胞和缠结的苗丝体,即可确诊。 网上很多资料一般只介绍如何螨虫+真菌,但是其实很少人人注意到,当这2个坏东西在一起的时候,一般会引发GG的皮肤发炎(可能很微小,肉眼看不见的,只能看见红红的疙瘩,其实就像人类的青春痘,其实痘内也有炎症),炎症不治好,真菌没可能好,真菌不好,螨虫也阴魂不散。治疗这个混合型的螨虫感染要分阶段,用药要准、狠。因为现在的炎症和真菌很多都有抗药性,如果早下药,适得其反。 宠物皮肤真菌病或称表面真菌病。皮肤真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极强,尤其对干燥更是如此。在日光照射或于0℃以下时,可存活数月之久,附着在犬舍器具、桩柱等上面的皮屑中的真菌,甚至经过5年仍可保持其感染力。皮肤真菌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动物间的互相接触,或通过污染的物体而传播。在宠物数量较多且较密集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空气传播。体外寄生虫,如虱、蚤、蝇、螨等在传播上也有重要意义。 皮肤真菌病的表现主要是在宠物的头、颈和四肢的皮肤上发生圆形断毛的秃斑,上面覆以灰色鳞屑,严重时,许多癣斑连成一片,病程较长。轻症病例,症状不明显,须采取皮鳞屑,做显微镜检查才能确诊。 螨虫 首先,B族维生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用的是人吃的复合维生素B片(严重的时候一次6片,后期一次3片,一天两次);因为在用药的过程中GG的皮肤免疫系统和体表环境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而B族维生素是恢复他们皮肤免疫能力所必须的药品。 其次,是给GG擦药。这个药型有很多,给大家推荐盐酸达克罗宁,这是一只很不错的外用药。 药浴是一项很重要的治疗手段。 保持家里的环境卫生是防止螨虫滋生的重要条件,年龄大一点的GG最好不要用垫子,即便用垫子,每周也要保证用消毒液浸泡,并在阳光下曝晒足够的时间。另外GG本身要多晒太阳。 我最后说说我在给GG治疗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希望大家不要误入歧途: 1、外用药和药浴药同时进行,不要认为我给GG泡了药浴,就不使用外用药了。 2、螨虫叮咬会使GG体表产生出血点,但不是脓包!注意!脓包和出血点的区别在于:脓包又红又肿,有点像人的青春豆;出血点基本上是平的,而且不会冒白尖,不会流脓。起了脓包表明GG体内的螨虫很可能已经得到了控制,但是交叉感染了真菌,患上了脓皮症。 3、涂抹药水在患处的时候,如果能把皮屑聚集的地方反复摩擦到出血(把表皮弄破就可以,不要造成太大的创面)再涂药效果将会非常明显,因为皮屑集中的区域就是螨虫滋生的温床。 4、如果GG的体表出现了很多黑头,那么恭喜你,螨虫大势已去了,这个时候要保持体表卫生,勤洗药浴,一定可以保持住胜利果实,GG很快就能解脱了。 5、千万记住不要给GG使用人用的浴液和洗发水,这会带走他们体表的油脂,破坏酸碱平衡,导致免疫力降低。 6、不要心疼GG给他们做窝,就让他们睡地板是最好的,容易保持卫生和皮肤的健康!我相信大家的GG一定会恢复健康,一定要有信心而且要坚持!千万不要有病乱投医。 狗经常感染的三种螨虫病为疥螨、蠕形螨以及耳螨。主要有如下症状: 蠕形螨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鳞屑型,主要是在眼睑及其周围、额部、嘴唇、颈下部、肘部、趾间等处发生脱毛、秃斑,界限明显,并伴有皮肤轻度潮红和麸皮状屑皮,皮肤变得粗糙和龟裂,有的身上有小疖子。皮肤变成灰白色,但是患部不痒。另外一种为脓疱型:感染蠕形螨后,首先多在股内侧下腹部出现红色小丘疹。几天后变为小的脓肿,重者腹下股内侧出现大面积红白相间的小突起,并散有特殊的臭味。此时,犬表现出不安的情绪,并有痒感。大量蠕形螨寄生时,可导致全身皮肤感染,体毛脱落,脓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并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全身症状,病情严重的宠物可导致死亡。 疥螨病,一般幼犬症状较为严重,先发于鼻梁、颊部、耳根及腋间等处,后扩散至全身。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红色小疖子,以后变成水泡,水泡破溃后,流出粘稠黄色油状渗出物,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鱼鳞状痂皮。患部剧痒,病犬常以爪抓挠患部或在地面以及各种物体上摩擦,因而出现严重脱毛。 耳痒螨寄生于犬外耳部,具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会引起大量的耳脂分泌和淋巴液外溢,且往往继发化脓。有痒感,宠物会不时用爪子搔抓耳部,此外还会表现出不停地摇头、抓耳、鸣叫等症状,在器物上摩擦耳部,甚至引起外耳道出血。耳道中出现棕黑色的分泌物及表皮增生的现象,宠物的耳部疼痛明显,有压痛,拒绝检查耳部,有时向病变较重的一侧做旋转运动。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造成化脓性外耳炎及中耳炎。深部侵害时可引起脑炎,出现脑神经症状。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