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9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建立“全国爱牙日”是我国开展群众性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的一个创举,是推动我国牙病预防保健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龋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相信不少人对后半句话都有过切身体会,但牙痛真的不是病吗?
牙痛最常由龋齿、牙周炎引起,它们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除了影响咀嚼、说话等功能和美观外,还会导致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
口腔炎症,尤其是牙周炎等可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所以牙痛也是病,而且不加控制,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另外一些全身疾病可能在口腔出现相应的表征。例如糖尿病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伴发牙周炎、拔牙伤口难以愈合,艾滋病患者早期会出现口腔病损,发生口腔念珠菌病等疾病。
要保护牙齿健康,首先要从“吃”说起。饮食习惯与牙齿健康密切相关,口腔内存留的糖和碳水化合物等是导致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容易引起龋病的主要是蔗糖,其次为葡萄糖、淀粉等。如果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甜食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而不能及时清洁口腔会导致牙齿脱矿,引发龋病或牙齿敏感。吃糖或饮用碳酸饮料的次数越多,牙齿受损风险越大,所以,应尽量减少每天吃糖的次数,少喝碳酸饮料,进食后应用清水或茶水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
和其他疾病一样,预防总是胜于治疗。有效刷牙能清除牙菌斑,是最主要的个人口腔维护方法。成人提倡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要面面俱到,重点清除牙龈边缘和牙缝处的菌斑,每次刷牙时间至少2分钟。儿童提倡用圆弧法刷牙,在儿童还不能流利地书写阿拉伯数字(6~7岁)之前,家长可帮助儿童刷牙。
龋病和牙周病可防可治,定期检查、及早防治是关键。早期的龋病通过使用氟化物等措施可控制龋病的进展甚至治愈。早期的牙龈炎通过洁治和有效刷牙可治愈。建议成年人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还有句俗语叫“老掉牙”,而医学发展至今,并未发现人上了年纪与掉牙之间有必然联系,人的牙是病掉的,而不是老掉的。
失牙的原因通常有两个:龋齿和牙周病。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去除引起龋齿和牙周病的病因,即长期有效的维护口腔卫生,并定期作口腔检查(一般要求半年一次),做到无病预防、有问题就早发现早处理,牙齿完全可以健康地保存并一直为我们服务。一旦牙齿龋坏发炎脱落,易发生咀嚼困难、食物嵌塞、对颌牙伸长、邻牙倾斜等。
因此,不论失牙多少,都应及时进行义齿修复,修复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进行。修复前应治疗余留牙的疾病,必要时对牙槽骨和软组织进行修整,保证修复质量。
作者:口腔科钟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