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发布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18-3-20 13:37:50   点击数: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是烟曲霉致敏引起的一种变应性肺部疾病,表现为慢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反复出现的肺部阴影,可伴有支气管扩张。该病相对少见,临床上常被误诊或漏诊;而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可控制病情,防止不可逆性肺部损害的发生。少见情况下,其他真菌也可引起与ABPA相似的表现,统称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mycosis,ABPM)。

为了进一步提高ABPA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推动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有关专家在充分复习文献,掌握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讨论制定本专家共识。

本共识涵盖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自然病史和分期、鉴别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和预后、有待研究的问题等几部分内容,本文仅就诊断和治疗部分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医学杂志年第34期。诊断

诊断ABPA通常根据相应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包括:(1)哮喘病史;(2)血清TIgE升高(通常U/ml);(3)血清曲霉sIgE升高;(4)皮肤试验曲霉速发反应阳性;(5)血清曲霉sIgG升高和(或)沉淀素阳性;(6)胸片或肺部CT显示支气管扩张。其他有助于诊断的临床特征或辅助检查还包括咳黏液栓,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胸片或肺部CT显示片状游走性阴影、黏液嵌塞征,痰培养曲霉阳性等。

年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会(ISHAM)专家组提出了新的ABPA诊断标准。我们认为这一诊断标准更加符合ABPA的疾病特征,简洁实用,有助于及时或早期诊断ABPA,及时治疗,改善疾病预后。因此在这一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疾病分布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诊断标准。诊断ABPA须具备第1项、第2项和第3项中的至少2条(表1)。

1相关疾病:

(1)哮喘,特别是难治性哮喘或重症哮喘;(2)其他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阻肺、肺囊性纤维化等。

2必需条件:

同时具备(1)血清烟曲霉sIgE水平升高(0.35kUA/L)或烟曲霉皮试速发反应阳性;(2)血清TIgE水平升高(U/ml),如果满足其他条件,U/ml也可考虑诊断。

3其他条件:

(1)外周血嗜酸粒细胞0.5×个/L;使用激素者可正常,以往的数据可作为诊断条件;(2)影像学与ABPA一致的肺部阴影:一过性病变包括实变、结节、牙膏征或手套征、游走性阴影等,持久性病变包括支气管扩张、胸膜肺纤维化等;(3)血清烟曲霉sIgG抗体或沉淀素阳性。

疾病分型:肺部HRCT显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或支气管黏液栓,即支气管扩张型ABPA(ABPA-B);如无支气管扩张,则诊断为血清型ABPA(ABPA-S)。

当临床考虑ABPA、拟行有关诊断检查时,建议首先进行血清曲霉sIgE测定和(或)曲霉皮试(前者更敏感)。如果其中之一阳性,应进一步检测血清TIgE,如U/ml,进而行胸部CT、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曲霉sIgG测定等。

ABPA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可被误诊或漏诊多年,但哮喘几乎是所有患者共同的临床表现。因而在哮喘管理中,无论病情严重程度或控制状态如何,均应高度警惕ABPA的发生。建议在所有哮喘患者进行曲霉变应原皮试和(或)曲霉sIgE检测以明确曲霉致敏情况。对于曲霉致敏的患者,应行进一步检查以及时明确是否存在ABPA。对于存在曲霉致敏,但尚未达到ABPA诊断标准的患者应定期随访,以便在出现支气管扩张或肺功能明显受损之前获得及时诊断。对于临床怀疑ABPA,但缺乏上述检查条件者,应及医院进行诊治。

治疗

ABPA的治疗目标包括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加重,防止或减轻肺功能受损。治疗药物在抑制机体曲霉变态反应的同时,清除气道内曲霉定植,防止支气管及肺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

1避免变应原接触

ABPA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曲霉等变应原,脱离过敏环境对于控制患者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非常重要。

2激素

口服激素是治疗ABPA的基础治疗,不仅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同时可减轻曲霉引起的炎症损伤。早期应用口服激素治疗,可防止或减轻支气管扩张及肺纤维化造成的慢性肺损伤。绝大多数ABPA患者对口服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短时间内症状缓解、肺部阴影吸收(图5)。口服激素的剂量及疗程取决于临床分期。有研究提示,中等剂量激素与高剂量激素在治疗效果上相当,同时不良反应更少。对于Ⅰ期和Ⅲ期患者,通常使用的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5mg/kg,1次/d,2周;继以0.25mg/kg,1次/d,4~6周。然后根据病情试行减量,一般每2周减5~10mg,建议采用隔日给药方法。治疗时间依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总疗程通常在6个月以上。对于Ⅳ期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口服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

图5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口服激素治疗前后肺部CT影像学变化

吸入激素(ICS)不作为ABPA的首选治疗方案,单独使用ICS并无临床获益。但对于全身激素减量至≤10mg/d(泼尼松当量)的患者,联合使用ICS可能有助于哮喘症状的控制,同时可减少全身激素用量。

3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可能通过减少真菌定植、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对于激素依赖患者、激素治疗后复发患者,建议使用。研究发现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可减轻症状,减少口服激素用量,同时降低血清TIgE水平、减少痰嗜酸粒细胞数目。成年患者通常的用量为mg,口服,2次/d,疗程4~6个月;如需继续用药,亦可考虑减至mg,1次/d,4~6个月。伊曲康唑有口服胶囊和口服液两种剂型。服用胶囊制剂需要胃酸以利吸收,可与食物或酸性饮料一起服用,应避免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酸药;而口服液则需空腹时服用。由于口服伊曲康唑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有条件者建议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伊曲康唑在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总体而言,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少见,包括皮疹、腹泻、恶心、肝毒性等。建议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

近年研究发现其他唑类如伏立康唑(voriconazole)也具有同样的疗效,临床改善可见于68%~78%的患者,不良反应少见,包括肝功能损害、肢端水肿、皮疹、恶心、呕吐。视觉异常相对多见,停药后可很快恢复。对于伊曲康唑治疗无改善的患者,换用伏立康唑仍可见疗效。伏立康唑的用法用量:mg,口服,1次/12h(体质量≥40kg),或mg,口服,1次/12h(体质量40kg)。疗程同伊曲康唑。

4其他药物

重组人源化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治疗可改善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和住院次数,改善肺功能,减少口服激素剂量。但报道资料多为个例经验和小样本研究,目前暂不推荐常规使用。

本文来源:选自《中华医学杂志》,,97(34):-.

点击观看近期热文流式细胞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

博士写的看病神文,终身受用

一个假人放在宝宝面前,结果她的举动让世界吃惊!

赞赏

长按







































白癜风食疗方法
头部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ystl/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