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鸡病的诊断与防治五连载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17-3-13 20:38:14   点击数:
 

维生素A缺乏症

  疾病概述:维生素A缺乏症是由于动物缺乏维生素A从而引起的以分泌上皮角质化和角膜、结膜、气管、食管粘膜角质化、夜盲症、干眼病等为特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维生素A在保持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维持正常视觉和粘膜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动物本身不能合成维生素A,必须从饲料中采食维生素A或类胡萝卜素,如果饲料中发生缺乏,就会引起严重的缺乏症。在使用质量较好的成品料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一)病因?   (1)维生素A性质不稳定,非常容易氧化失活,所以在饲料加工工艺条件不当时,损失很大;   2)不同生理阶段的鸡,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不同,如果在配制饲料时未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也会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   3)饲料存放时间过长或饲料发霉,造成饲料中维生素A和类胡罗卜素破坏;   (4)胃肠道、肝胆疾病影响饲料维生素A的吸收和利用。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二)症状维生素A缺乏症的症状一般来说是渐进性的症状。患鸡食欲不振、消瘦,鼻孔和眼睛常有水样液体排出,眼睑常常粘合在一起,严重时可见眼内乳白干酪样物质(眼屎),甚至失明。偶有神经症状,运动缺乏灵活性,蛋鸡产蛋下降,公鸡繁殖力下降,受精率低。雏鸡维生素A缺乏的症状特点为厌食,生长停止,倦睡,衰弱,运动失调,瘫痪,不能站立。还可观察到黄色鸡种胫喙色素消褪,冠和肉垂苍白。剖检可见口腔、咽、食管粘膜上皮角质化脱落,粘膜无溃疡面。严重者肾脏呈灰白色,有尿酸盐沉积。小脑肿胀,脑膜水肿,有微小出血点。

  防止措施:(三)防治   (1)在采食不到青绿饲料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添加足够的维生素A预混剂,NRC()推荐的维生素A最低需要量生长阶段为国际单位/千克,蛋鸡为每天每只~国际单位。   (2)全价饲料中添加合成抗氧化剂,防止维生素A贮存期间氧化损失;   (3)改善饲料加工调制条件,尽可能缩短必要的加热调制时间;   (4)已经发病的鸡只可用添加治疗剂量的饲料治愈,治疗剂量为每千克饲料国际单位维生素A,疗程为1个月。

 

 食盐中毒

  疾病概述:食盐是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适量的食盐有增进食欲,增强消化机能促进代谢等的重要功能。禽对其敏感,尤其是幼禽。鸡对食盐的需要量,约占饲料的0.25%~0.5%,以0.37%最为适宜,若过量则极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本病是因饲料配合对食盐用量过大,或使用的鱼粉中含盐量过高,限制饮水不当;或饲料中其它营养物质,如维生素E、Ca、Mg及含硫氨基酸缺乏,而引起增加食盐中毒的敏感性。

  临床症状:病禽表现为燥渴而大量饮水和惊慌不安的尖叫。口鼻内有大量的粘液流出,嗉囊软肿,拉水样稀粪。运动失调,时而转圈,时而倒地,步态不稳,呼吸困难,虚脱,抽搐,痉挛,昏睡而死亡。雏鸭中毒后还表现不断鸣叫,盲目冲撞,头向后仰,后期呈昏迷状态,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嘴不断地张合,头颈弯曲,胸腹朝天,仰卧挣扎,最后衰竭死亡。病理变化:剖检可见皮下组织水肿,食道、嗉囊、胃肠粘膜充血或出血,腺胃表面形成假膜;血粘稠、凝固不良;肝肿大,肾变硬,色淡。病程较长者,还可见肺水肿,腹腔和心包囊中有积水,心脏有针尖状出血点。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可通过测定病禽内脏器官及饲料中盐份的含量来作出准确的诊断。   防止措施:

  (1)发现中毒后立即停喂原有饲料,换无盐或低盐份易消化饲料至康复。

  (2)供给病禽5%的葡萄糖或红糖水以利尿解毒,病情严重者另加0.3%~0.5%醋酸钾溶液逐只灌服,中毒早期服用植物油缓泻可减轻症状。

  (3)严格控制饲料中食盐的含量,尤其对幼禽。一方面严格检测饲料原料鱼粉或其副产品的盐份含量;另一方面配料时加食盐也要求粉细,混合要均匀。

  (4)平时要保证充足的新鲜洁净饮用水。   

有机磷中毒

  防止措施:鸡对有机磷非常敏感,当误食稍多的喷有有机磷农药的种子或作物时.会引起中毒。有人用敌百虫给鸡驱虫,则更容易造成中毒,由于农药的普遍应用,有机磷中毒不断发牛。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有、、、敌百虫、乐果、、杀螟松、倍硫磷等。最急性中毒往往突然死亡。有机磷主要使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故中毒鸡表现大量流涎、流泪、流涕。下痢、呼吸加快等。      (1)迅速排除毒物,采用嗉囊冲洗或嗉囊切开术取出带毒食物或灌服盐类泻剂。   (2)特效解毒药:肌注解磷定0.2一0.5毫升或肌注硫酸阿托品0.2一0.5毫升以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3)强心补液:肌注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葡萄精维生素C5.O毫升,可防止因心力衰竭而造成的死亡。   

  (1)防止饲料和饮水被农药污染。   (2)不用有机磷类驱虫药物给鸡驱虫。

  

黄曲霉中毒

  疾病概述:黄曲霉菌毒素中毒是人畜禽共患而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一种疾病。是由黄曲霉菌代谢产生的一种有毒物质,具强烈的致癌作用,对禽类有较大的毒害。主要是肝脏受侵害,影响肝功能,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胆管和肝细胞增生,引起腹水、脾肿大、体质衰竭等病症。黄曲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寄生于玉米、小麦、花生、稻米、豆类、棉籽、鱼粉、麸皮、米糠等饲料中。禽类采食了这些被黄曲霉菌污染的发霉变质饲料后,就可发生中毒。黄曲霉毒素中毒常见于幼龄的鸡、鸭和火鸡,特别是以2~6周龄的雏鸡和幼鸭敏感性最高。

  临床症状:幼禽中毒多呈急性,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嗜眠、消瘦、冠苍白、贫血、排血色稀粪、叫声嘶哑、最后衰竭而死。雏鸭还表现鸣叫、脱毛,生长缓慢,步态不稳,跛行,呈企鹅状行走,腿和脚由于皮下出血而呈淡紫色。死亡前出现共济失调,头颈呈角弓反张等症状、慢性中毒者,主要表现食欲减少、消瘦、衰弱、贫血、严重者呈全身恶病质等现象。成年禽耐受性稍高,中毒后多呈慢性经过,主要表现在精神沉郁,翅下垂,羽毛松乱,缩颈、食欲减退,产蛋减少,产蛋期推迟,呼吸困难,有的可听到沙哑的水泡声,少数可见浆液性鼻液。火鸡对黄曲霉毒素也非常敏感。

  病理变化:剖检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在肝脏、肺与气囊。肝脏急性中毒时肿大,色泽苍白变淡,质变硬,有出血斑点,胆囊扩张充盈。肾脏苍白、肿大、质地变脆,胰腺也有出血点。胸部皮下和肌肉常见出血。慢性中毒时,可见肝脏硬化萎缩,肝脏中可见白色小点状或结节状的增生病灶,时间长的可见肝癌结节,肾出血,心包和腹腔有积水。肺和气囊,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病理变化。

  实验室检查:发现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可疑病例,应立即调查病史,送检、测定可疑饲料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结合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特征性病理变化,综合分析作出诊断。防止措施:

  (1)加强饲料保管,防止饲料发霉,尤其是多雨季节。对质量较差的饲料可添加0.1%的苯甲酸钠等防霉剂。严禁喂发霉饲料,尤其发霉的玉米。

  (2)饲料仓库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应用福尔马林熏蒸或用过氧乙酸喷雾消灭霉菌孢子;对污染的用具、禽舍、地面可用20%石灰水消毒或2%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3)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现中毒,立即更换饲料加强护理。对早期发现的中毒禽可投服硫酸镁、人工盐等盐类泻药,同时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和维生素A、D;或者灌服绿豆汤、甘草水或高锰酸钾水溶液,可缓解中毒。另外可用制霉菌素治疗,每羽口服3~5单位,每天3次连用2~3天。

  (4)中毒死禽因器官组织均含毒素,不能食用应该深埋或烧毁。病禽的粪便也含有毒素,应彻底清除集中用漂白粉处理,以防止污染水源和饲料。

  

曲霉菌病

  疾病概述:禽曲霉菌病主要是由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等曲霉菌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幼禽多发且呈急性群发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禽则为散发,其主要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并形成肉芽肿结节。本病是世界性分布,常在孵化室呈爆发性流行,使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   (一)病原?曲霉菌为需氧菌,在沙堡氏、马铃薯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特征性菌落。曲霉菌在自然界适应能力很强,一般冷热干湿的条件下均不能破坏其孢子的生活能力,煮沸5分钟才能杀死。一般的消毒药须经1~3小时才能灭活。流行病学:   (二)流行病学可在各种禽类中发生,常见于鸡、火鸡及水禽,野鸟、动物园中的鸟以及笼养鸟也偶有发生。胚胎及6周龄以下的雏鸡与雏火鸡比成年鸡易感,4~12日龄最为易感,幼雏常呈急性爆发,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在10%~50%之间,成年禽仅为散发,多为慢性。本病可通过过多种途径感染,曲霉菌可穿透蛋壳进入蛋内,引起胚胎死亡或雏鸡感染,此外通过呼吸道吸入、肌肉注射、静脉、眼睛接种、气雾、阉割伤口等感染本病。曲霉菌经常存在于垫料和饲料中,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形成曲霉菌孢子,若严重污染环境与种蛋,可造成曲霉菌病的发生。临床症状:   (三)临床症状幼禽发病多呈急性经过,病鸡表现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喘气,有浆液性鼻漏。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萎顿,嗜睡。羽毛松乱,缩颈垂翅。后期病禽迅速消瘦,发生下痢。若病原侵害眼睛,可能出现一侧或两侧眼睛发生灰白混浊,也可能引起一侧眼肿胀,结膜囊有干酪样物。若食道沾膜受损时,则吞咽困难。少数禽由于病原侵害脑组织,引起共济失调,角弓反张,麻痹等神经症状。一般发病后2~7天死亡,慢性者可达2周以上,死亡率一般为5%~50%。若曲霉菌污染种蛋及孵化后,常造成孵化率下降,胚胎大批死亡。成年禽多呈慢性经过,引起产蛋下降,病程有拖延数周,死亡率不定。

  病理变化:   (四)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在肺和气囊上,肺脏可见散在的粟粒,大至绿豆大小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结节,质地较硬,有时气囊壁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干酪样结节或斑块。随着病程的发展,气囊壁明显增厚,干酪样斑块增多,增大,有的融合在一起。后期病例可见在干酪样斑块上以及气囊壁上形成灰绿色霉菌斑。严重病例的腹腔、浆膜、肝或其它部位表面有结节或圆形灰绿色斑块。

  实验室检查:   (五)诊断根据发病特点(饲料、垫草的严重污染发霉,幼禽多发且呈急性经过)、临床特征(呼吸困难)、剖检病理变化(在肺、气囊等部位可见灰白色结节或霉菌斑块)等,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病原分离鉴定。

  防止措施:   (六)防治

  1、加强饲养卫生管理?应防止饲料和垫料发霉,使用清洁、干燥的垫料和无霉菌污染的饲料,避免禽类接触发霉堆放物,改善禽舍通风和控制湿度,减少空气中霉菌孢子的含量。为了防止种蛋被污染,应及时收蛋,保持蛋库与蛋箱卫生。

  2、发生禽曲霉菌病的处理

  (1)清扫消毒应尽早移走污染霉菌的饲料与垫料,清扫禽舍,喷酒1:的硫酸铜溶液,换上不发霉的垫料。严重病例扑杀淘汰,轻症者可用1:或1:0的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3~4天,可以减少新病例的发生,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继续蔓延。

  (2)使用中草药方剂

  ①金银花、连翘、莱菔子(炒)各30克,丹皮、黄芩各15克,柴胡18克,桑白皮、枇杷叶、甘草各12克,水煎取汁毫升,为只鸡的一日量,每日分4次拌料喂服,每天1剂,连用4剂,治疗鸡曲霉菌病效果显著。

  ②桔梗克,蒲公英、鱼腥草、苏叶各克,水煎取汁,为只鸡的用量,用药液拌料喂服,每天2次,连用1周。另在饮水中加0.1%高锰酸钾。对曲霉菌病鸡用药3天后,病鸡群停止死亡,用药1周后痊愈。

  对于珍贵禽类,可考虑用制霉菌素、两性霉素及其它抗霉菌制剂进行治疗。









































头部白癜风怎么办
宝宝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ystl/5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