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肺曲菌病 >> 饮食调养>> >> 真菌球孢子菌病

真菌球孢子菌病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16-11-30 3:49:42   点击数:
 

球孢子菌病是由吸入球孢子菌引起的肺或其他器官的真菌病。本病流行于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巴拿马、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等国。球孢子菌属双相型真菌,在组织内形成小球体,产内生孢子为孢子型,形成丝状分隔菌丝体产关节孢子为关节菌丝型。两者可互相转化。关节孢子具调度传染性。原发感染以肺部为常见,间或见于皮肤,常自愈。少数免疫力低下或再吸入大量孢子者不但肺部症状加重,而且可播散至脑膜、骨骼和皮肤等处,预后不佳。人因吸入或接触带孢子的土壤或灰尘,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外伤处引起原发性肺或皮肤感染。本病为外源性感染,干燥多风季节泥土飞扬时发病率高,雨季发病率低,男女老少均可发病,男多于女,青壮年和室外工作者居多数。

病理:组织病理显示化脓与肉芽肿相互交替的变化,当关节孢子侵入组织或内孢子被释放时,组织显示急性化脓性炎症,有大量中性粒浸润,在脓肿内可找到大小不等的圆形、厚壁不出芽的孢子。在孢子发育和形成内孢子过程中急性化脓性炎症过渡到慢性肉芽肿伴淋巴细胞、大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浸润及上皮样细胞、异物巨细胞形成,在巨细胞内常有孢子存在。有时含内孢子的孢子囊壁外围有嗜伊红样物质存在甚至产生关节菌丝。皮肤球孢子菌病还可显示假上皮瘤样增殖。

临床表现:一、原发性:1、肺球孢子菌病:无症状型占60%,在流行区通过球孢子菌素皮试普查发现病人。症状型轻者类似感冒,重者可有发热等呼吸道症状,胸片在肺中、下叶有结节,愈后留下钙化点。少数5-10%发生皮肤过敏反应,WBC和嗜酸增多,感染后2-21日球孢子菌素皮试呈阳性。ESR加快随病情好转而减慢,否则预示病情恶化。2、继发性:在原发基础上蔓延或扩大(常局限于肺引起肺空洞或慢性肉芽肿),或在免疫力降低时一次吸入大量关节孢子,通过血循环扩散(可播散至脑和脑膜、骨骼和关节、淋巴组织和皮肤等器官和组织,但不波及消化道和肌肉组织)。此型症状重预后差。

诊断:一、临床诊断:在流行区任何呼吸道感染都应进行常规球孢子菌素皮试。二、真菌学诊断:痰、脓液或穿刺液直接镜检可见圆形、厚壁、含内孢子的孢子囊。特殊情况下可见关节菌缘及孢子囊外围的嗜伊红样物质。在葡萄糖蛋白胨上25或37度1周后有菌丝型菌落生长,日久呈粉状。镜检只见关节孢子组成的关节菌丝,在两个关节孢子之间有一间隔。条件适宜时关节孢子形成芽管再发育成菌丝。三、免疫学诊断:1、球孢子菌素皮试:阳性表示既往和现在感染,适用于早期普查发现病人。阳转阴但症状不消退表示病情恶化。2、试管沉淀试验:感染3个月内阳性率达90%,4个月后降至10%,适用于早期诊断,可与补体结合试验联合应用。3、补体结合试验:感染3个月后开始阳性,6-8个月后消失,效价不断升高表示病情恶化。4、琼脂凝胶双扩散和乳胶凝集试验:联合应用诊断价值高,可达93%。

防治:避免进入流行区是预防的有效方法。原发性皮肤感染可以切除或冰冻、激光治疗。继发性肺空洞或慢性肉芽肿可以手术切除或应用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播散性病以系统治疗为主。









































适当调节饮食防老年性耳聋
消防安全记心中都江堰市特殊教育学校2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ystl/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