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16-11-18 19:13:51   点击数:
 侵袭性真菌感染:

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的疾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为免疫功能低下的典型群体,是真菌感染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达20%-40%,若不能及早诊断和治疗,其病死率可高达47%-90%。国外学者对移植后死亡者的尸检研究发现,深部真菌感染占实体脏器移植的21%,其中,肾移植受者真菌感染发病率为26.1%,肝移植为25%,肺移植为14.3%,心脏移植为13.2%。因此,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丧失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正确认识器官移植受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能在早期发现疾病,尽可能地明确病原学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降低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提高移植后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由于术后不同时期免疫抑制药物的用量和用法及受者免疫功能状态不同,移植受者真菌感染发生的时间段也有相应的特点。术后2-6月为各种机会病原体尤其是真菌感染的高发时间段。通常情况下,侵袭性真菌感染多发生在移植后2-3个月内,即受者免疫功能抑制最强的阶段。其致病菌以念珠菌和曲霉菌属为主,通常念珠菌中又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致病力也最强。近年来,由于多种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白色念珠菌感染率逐渐减少,非白色念珠菌和曲霉感染的比例在逐步增加。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死亡率较高,美国一项由49家医院进行的SCOPE(重大流行病学病原体监测与控制)研究表明,念珠菌院内感染死亡率高达40%。而曲霉菌感染的死亡率更加不容忽视,并已成为当前真菌感染的第一位死亡原因(58%),其中移植受者发生侵袭性曲霉病的死亡率为63.5%,且易感期较长。因此,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情进展迅速,若诊断及治疗不及时,不但会影响移植物的功能,还可严重威胁受者的生命。

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因移植受者免疫抑制状态的影响,侵袭性真菌感染多为隐袭起病,其早期临床反应不甚明显,同时缺少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标记物,因此早期诊断常很困难。正确判断标本检测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至关重要。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包括:常规血、痰、咽拭子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可以有干咳、胸痛、呼吸困难、低热、咳绿色或绿色颗粒状痰。费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咳嗽、咳白色粘液样痰或胶质样小块状物,甚至呼吸急促、咯血、双肺湿罗音。

总之,结合移植受者的特殊性,侵袭性真菌感染若能早期诊断并及早治疗,受者的死亡率则可显著降低。

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高、死亡率高且诊断困难,因此不能期待确诊或者试图得到诊断后再进行治疗。研究显示,早期抗真菌治疗可极大改善受者预后,若自首次阳性血培养的血标本采集后开始计时,12小时内即开始抗真菌治疗,院内死亡率仅为11%,超过12小时开始抗真菌治疗,院内死亡率可达33%。

侵袭性真菌感染受者的治疗策略:

对高危受者的预防用药:指在真菌感染高危的受者中真菌感染尚未发生时,预先应用抗真菌治疗。

对拟诊受者的经验性治疗:指在免疫缺陷或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4-7天无效者,或者起初有效但3-7天后再现发热,在积极寻找病因的同时,可经验性应用抗真菌治疗。

对临床诊断受者的抢先治疗:指对已高度怀疑为某种真菌的侵袭性感染,但尚未达到确诊的受者开始治疗。

对确诊受者的目标性治疗:即对已确诊真菌感染的治疗,针对真菌种类进行特异性抗真菌治疗。

对于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疗程,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治疗疗程至少持续6-12周;对于免疫抑制受者,应持续治疗直至病灶消散,侵袭性曲霉病受者治愈后,如预期将发生免疫抑制,可再次应用抗真菌以预防感染复发。

欢迎订阅“小溪关爱”







































湖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湖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ystl/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