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讲理论大家不容易理解,我附一个典型的易感冒网友的牢骚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一)肺气虚
肺气虚证,是肺的功能不足所现的临床病证。主要有二方面,
一是肺的主气、司呼吸功能减退所表现的咳嗽气喘乏力之病症;
一是由肺气虚影响卫气虚,卫外不固而易患感冒的病症。
正如《不居上集·肺虚咳嗽》谓:“肺虚者,肺家元气自虚也。惟其自虚,则腠理不密,故外则无风而畏风,外则无寒而怯寒。内则气怯息短,力弱神虚,面白神赢,情志郁结,嗜卧懒言,遗精自汗,饮食减少,咳嗽无力,流涎清薄,六脉虚微而涩弱,按之无神,此为阳虚脉症。”
肺气虚证表现:
①咳喘:咳嗽、气喘声低乏力,或呼吸乏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语声低怯,神疲体倦,痰液清稀,面色咣白。
②易于感冒:即稍微当风受凉,即感冒,感冒之临床症状不太重,但又不易痊愈。平时常见自汗、畏风怕冷。
根据上述感冒之特点及患者平时体质状态即可诊断为肺气虚感冒症。
本证多由于长期咳喘致肺气耗损,或脾肾气虚,气之化生不足,使肺功能活动之力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当临诊时见到咳嗽气喘症状后,或在分析感冒患者病因时,需要认真审察。
而审察的要点是其咳喘的症状是否气弱乏力。当然,肺气虚并不是孤立的,它反映了全身机能活动的衰弱,因此肺气虚时也多伴有全身机能活动的低下现象。
肺气虚证,临床上亦较常见。
因肺为娇嫩之脏,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气机郁结,都可影响肺的宣降功能而产生咳喘等症。
若咳喘久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必然要耗伤肺气,或其它脏腑气虚,而累及肺致肺气虚。
肺气一虚,咳嗽气喘则声低乏力;呼吸亦觉乏力,甚则有气少不足以息之感;
动则气耗,所以肺气虚患者一运动,少气之感必加剧。
《中藏经·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中指出:“肺者,魄之舍,生气之源,······虚则不能息,身重嗌干,喘咳上气,胸背痛”,“咳而遗溺者,上虚不能制下也。虚则力乏喘促,右胁胀满,语言气短者是也。”
《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短气候》也指出,“肺虚则气少不足,亦令短气,则其人气微,常如少气不足以呼吸”。
此外,后世医家亦指出:“肺虚极,呼吸息徵,欠伸溺频。肺之气,虚则呼吸少气,不足以息,小便频数或遗”(《医学入门·脏腑》)
“若肺气太虚,气不能布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人少,名曰短气,此虚之极也。(《明医指掌·喘证》),均说明肺气虚之咳嗽气喘之虚弱情况。
此外,肺气虚证者痰液多清稀,是因人体水液的代谢与肺的输布功能有密切关系,当肺气不足,输布水液功能减弱,则水液停聚于肺而形成。肺气主水液代谢、津液输布之作用,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肺在水液代谢中是重要的一环,所以一旦肺虚代谢障碍则水津聚而为清稀痰液。
人之声·出于喉,而赖肺气之鼓激,肺气旺则声壮有力,肺气虚则声低音怯。
面色咣白,神疲体倦,舌淡苔白,是气虚常见的全身症状。
为什么肺气虚者易感冒呢?因肺合皮毛,肺之宗气,行于卫则卫护人之肌腠,肺气足则卫气强,卫气强则腠理密,邪不易袭。若肺气虚则宗气不足,致卫气亦虚,卫表不固,腠理失密,自然易被外邪侵袭
一但侵袭,抵抗力又弱,邪不易祛而致病程久延,病情虽不重而缠绵不愈。由于平素卫
表不固,故此等患者,即使不患感冒,亦多自汗、畏风。
《景岳全书·杂证谟·汗证》明确指出:“自汗者属阳虚腠理不固,卫气之所司也,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为之发泄也。”
新增引用图书封面: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