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惊蛰日,春雷响,万物长。气候的变换,温度的波动,脆弱的呼吸系统又要经受考验了!今日特推送一篇巫君玉先生的“急性支气管炎”的辨证随笔,以飨读者。
由于人体对急性支气管炎没有免疫性,每于气候变化时容易发生,因此,该病属常见病、多发病,并可因屡次发作而转化为慢性支气管炎。
所以,恰当治疗本病,不仅能及时减轻病员痛苦,而且是预防“老慢支”的重要环节。
本病临床以咳嗽为主症,伴有畏寒、头痛、鼻塞、咽痒、声哑及发热等症状,应该包括在中医的外感咳嗽范围内。
中医学的咳嗽门中,常以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类分述。
所谓外感咳嗽是指伴有表证的咳嗽,表证是恶风(或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的总称,以之对照急性支气管炎,是符合临床的。
当然,初起以表证的症状出现的疾病很多,如肺炎、上感流感、麻疹、猩红热、伤寒、部分肾炎等都有此种现象,其中凡有咳嗽而伴表证的,在中医学中都可用类同的方法治疗,即“异病同治”。
01
气候方面的辨证
天气四时的气候不同,春风、夏热、秋燥、冬寒,此其常规,本病既好发生于气候变化之时,就必然是受到四时气候的影响,也因此而划在外感咳嗽范围中。
病有表证,就要用疏表、解表的药,但证之临床,对不同的表证用千篇一律的处方是要碰壁的,其原因,除了机体功能的不同而外,就是气候不同的问题,夏天感受湿邪的表证,与冬天感受寒邪的表证发病症状迥异。
大凡表证无汗、头痛、身痛重、恶寒重、痰少而白、脉浮紧、苔薄白,多为风寒。主方可用杏苏散、金沸草散。
畏风发热,头痛有汗,痰少胸痛,口干,咽痛,脉浮大或浮数,舌红,苔白或黄,为风热。主方可用桑菊饮、银翘散。
口鼻干燥,唇燥,咽痒,形寒,毛立,咳声清亮,干咳无痰,甚则痰中挟血丝,胸痛,舌边尖红,苔涩或黄,脉浮数或浮涩,为燥邪,多见于秋季西风初起之时,主方可用桑杏汤、加减清燥救肺汤。
湿邪为咳,痰多易咯,咳声重浊,胸痞,泛恶,头重如裹,形寒不甚,发热不扬,有汗而粘少,苔多白腻,脉多濡滑略数,主方可用藿香正气、三仁合二陈。
湿邪好犯脾胃,所以本病肺胃同病者为多见。
以上就常规气候而言,此外对异常气候变化也要注意,假如在天高气爽的秋天而连续下雨,则湿邪亦可出现,这就是“客气加临”的问题,用药就必须跟着加减,其他可以类推。
02
咳嗽和吐痰情况的辨证
本病初起伴有表证时,往往咳嗽无痰,一二日后,可吐出少量稀痰或粘稠痰,此时咯之仍然不易,到痰易咯出时,若发热已退,往往是向愈的表现,若仍发热而痰质浓稠,要注意并发肺炎。
在常规情况下,大体上可将本病全程划分三个阶段,治疗上要各有其侧重点,才能收效较快。
第一阶段时,表证方见,咳嗽无痰,要疏表宣肺,此时要根据其感受外邪的不同分别给药。
第二阶段,表证渐退,痰不易咯,要肃肺化痰,此期除湿邪为病者外,不妨增用点润药,如杏仁、蒌仁、冬瓜仁之类,而应该少用镇咳药或不用镇咳药。
因为邪郁于肺,痰不出则邪无从去,如果使用带有拟可待因作用的药物如川贝、象贝等,或许可止咳几小时,但终究要咳出这些痰才会好。
咳嗽的机制之一,是机体要排除肺内异物,痰是异物之一,已经变成痰的液体如果不去掉,反而不利,在此情况下,祛痰是应该考虑的,此时用川、象贝,不如用枇杷叶、旋覆花,可以直接从痰的分泌处起作用。
当然药是要随症使用的,如果患者干咳频繁,以至不能休息,而且痰少、质稀、色白,是可以用镇咳药的,因此时肺内痰量不多,热也不多,只有顽咳,用镇咳药不致有所妨碍,此外在剧咳引起出血时也应使用。
第三阶段,痰色或黄或白,成块易咯,胸痞、胸痛渐见松爽,可以直接用止咳化痰法。
止咳在于降气,是中医的老规律,如枳壳、桑白皮,重者葶苈、苏子等可以选用。
降肺的进一步是降胃,胃在肺下,如果胃气不降,肺气也就必然上逆而为咳,所以临床要留心到这一点。
病未及胃,可以单纯降肺气;胃气亦逆,就要兼用降胃。如《伤寒论》“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佳”条中厚朴的使用,就含有此意。
降气药要分寒、热,化痰药要分清、温。
如果痰色白,半夏、陈皮可以入选;
如果痰色黄,竹茹、竹沥、蛤壳等就较为合适,当然还要加用清药如黄芩、栀子之类,广东的蛇胆陈皮,草药中的鱼腥草、金荞麦也是理想的药物。
本病到此,如痰除、咳止,就是痊愈,如果发热不退,痰质浓稠,往往是合并肺炎的情况,要重用清热解毒之品,麻杏甘膏汤合并大剂银翘,有较好效果。
03
传变方面的辨证
本病病邪是“六淫”,病位在肺,以“口鼻而入”为主,次以“皮毛而入”。
从皮毛而入的,以感受风寒之邪为多见,由于邪束皮毛,肺气失宣,引起咳嗽;风热、暑热、燥邪则从口鼻而入者为多;湿邪则口鼻、皮毛均可侵入。
至于《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机制,以及肺脾、肺肾等病机,见于内伤咳嗽者为多,与本病关系只有患者体质问题。
本病合之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以卫、气二层为多见,除痰中挟血者外,一般很少有营、血症状出现;
不过,在秋燥、风热门中,亦或可见到营分证的光红舌,但比之温病中的病邪深入营血分的情况,病机上有可通之理,程度上有区别之处;
当其表证未解时,应以祛邪为急务,即使见到营分证,也要育阴不妨解表,前谈清燥救肺汤要加减使用,就在于要防止邪留深入。
注:本文选摘自《瓣杏医谈》,孙尚见整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社出版,年5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
经方同病异治愈咳嗽
伤寒
咳嗽,有可能是肝的问题
叶橘泉:一首治疗老年人咳嗽的好方子
健康|快乐|自由
肖相如频道长按识别加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
qq.白癜风能否彻底治愈北京到哪里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