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化合物研发的自身局限性导致新药诞生缓慢,加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微生物耐药性持续上升,致使原本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加匮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正确对待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改造或再评估与老药之间的关系,科学使用抗菌药物对促进抗菌药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沃尼妙林具有优良的抗菌活性、独特的选择性抗菌机制,与市售的抗菌药之间很少产生交叉耐药性。沃尼妙林盐酸盐水溶性好、口服给药吸收完全、广泛地分布于肺和肝脏组织且代谢迅速,可食性组织中无残留。其凭借上述优点自年被欧盟批准处方类预混剂以来,已成功应用于兽医领域十多年,主要用在猪痢疾、猪气喘病、猪增生性肠病和猪结肠螺旋体病。当然,也常用于家禽和家畜如牛的抗感染治疗,甚至在隔离的情况下,治疗免疫功能低下人的支原体感染。此外,年欧盟再次扩展了其应用范围,用于兔流行性肠病的治疗。
兽医临床成功使用沃尼妙林,大大降低感染性疾病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充分暴露了其缺点,如代谢过快、首过效应和缓慢的交叉耐药性等。本文利用已公布的数据,充分讨论沃尼妙林的药学信息,促进其合理使用,为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第一、扩大适用范围
经CVMP总结并谨慎评估,年,盐酸沃尼妙林的应用范围包括猪痢疾和猪地方性肺炎,年增加了猪增生性肠病和猪结肠螺旋体病,年再次增加兔流行性肠病。沃尼妙林体外的MIC值显示还有潜在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活性、抗微生物(结核分枝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空肠弯曲菌和衣原体)活性和抗肿瘤活性。那么建立统一的MIC测定标准方法,深入研究其体内外活性的相关性,是未来是否能再次扩展沃尼妙林适应症的关键。
第二、提高疗效
截短侧耳素类构效关系表明,改造沃尼妙林结构进一步提高活性的同时往往降低其水溶性或生物利用度而影响疗效,因此只能提高靶部位的生物有效浓度来提高疗效。深入研究血浆蛋白结合率与靶浓度关系;改变给药途径降低首过效应的影响;改变剂型以延缓代谢过快的弊端;以及抗生素后效应和相互作用与靶浓度关系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三、临床试验与安全性
虽然沃尼妙林的交叉耐药性低,迄今仅限小范围发生并发展缓慢,但是,事实上它存在,在抗生素选择压力的催生下,依然有加速的趋势。另外,我们应清楚认识到抑菌和杀菌区别,沃尼妙林是抑菌剂而非杀菌剂。因而,利用沃尼妙林的临床阈值、靶部位生物有效药物浓度、剂量-时间-效应关系来优化给药方案,降低风险且提高安全性,必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总之,通过标准化方法获得药学信息,并进行客观分析,严格遵循用药指征且实时调整给药方案,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沃尼妙林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资料来源:中国兽医学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