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23岁的小英(化名)得了肺结核,吃药后,稍有不适,她就把药停了,因此,病情急转直下。半年前,她昏迷至今,随时有生命危险。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结核潜伏感染人群约17亿,占全人群的1/4左右,中国的发病率和全球相当。近年来,接种卡介苗后,重症结核病确实少了,但中青年的结核患者不断增加,应引起警惕。
得了糖尿病又感染结核病近日,医院,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而她的2个孩子还很年幼。
原来,小英结婚后,接连生了2个小孩,产后血糖没控制好,但她没规范治疗,时间一长,血糖犹如坐过山车,吃降糖药都不管用,最高时,血糖高到仪器都测不出,有时,她又低血糖,经常乏力眩晕。
3年前,她被查出结核病,辗转宁德、医院治疗,医生叮嘱她,要坚持吃药。但吃了药,她有时感觉不适,就吃吃停停,病情稍好点,甚至把药停了,时间一长,她产生了耐药性。
半年多前,她的病情加重了,医院抢救,医生发现,她的双肺几乎都被破坏,其中有10多个空洞,最大的,直径超过了5厘米,算得上“千疮百孔”。
经救治,结核菌被杀灭,但病情太重,她的肺组织和肺功能还是恢复不了,肺组织破坏造成严重缺血、缺氧,加上血糖不稳定,她陷入了昏迷,还经常抽搐,不得不靠药物控制,并用呼吸机维持生命。原本,她的家境不错,时间一长,家庭也被拖垮了。
糖尿病患者感染结核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0倍;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如果小英及时控制血糖,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就可能不会得结核病;即使得了结核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按医嘱规范吃药,也不至于发展到这么严重。
不良习惯多中青年患者增加很多人觉得,结核病离自己很远。其实,结核病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2月底,福建省卫健委公布了1月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1月全省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肺结核居前三位;全省报告死亡的传染病16人,肺结核居第三位。
春节前,22岁的女孩小云(化名)发烧、头疼,以为是感冒,吃了药却不管用,直到剧烈头痛,到医院一查,竟是结核病,病菌已侵袭脑部,住院至今,颅内压仍降不下来。家人很惊讶,小云年轻体健,怎么突然得了结核病?小云才想起,她在一家银行工作,经常熬夜刷手机。
医院收治的青少年肺结核患者,大多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爱泡网吧、饮食不规律、长期熬夜等,抵抗力严重下降,一旦与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就容易感染得病。
其实,只要规范治疗,超过八成的结核病患者可以治愈。但治疗的过程较长,至少需要半年,耐药结核病则需要更长时间。由于潜伏期较长,43%患者没症状,或仅有咳嗽、发烧、头晕等轻微症状,很容易被当成感冒,一旦过度疲劳、自身抵抗力差,就会发作或加重,因此更要警惕。
传染性强不要随地吐痰结核病的传染性强,数据显示:1名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若不加以治疗,一年平均可感染10-15名易感者。
除了头发、指甲,每个器官都可能得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年轻人极易患上的慢性传染病,当病人咳嗽、打喷嚏、高声谈笑、歌唱时,飞沫进入空气中,只需吸入少量细菌,就可能被传染,其中,80%结核病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也可能发生。
结核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出来的痰液传播。但结核杆菌是不会飞的,飞舞的是与它结合的飞沫或尘埃。这些飞沫或尘埃非常小,在空气中弥漫,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里。人体吸入后,就会感染结核杆菌。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得结核病。
因此,大伙不要随地吐痰,患者要戴口罩,随身带纸巾、塑料袋,咳嗽时用手肘或纸巾遮住,痰液要用消毒液浸泡,做无害化处理,或焚烧处理。
出现这些症状小心结核病春季气候多变,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咳嗽,很多人认为只要忍忍,就能痊愈,其实,可能患上了肺结核,却不自知。肺结核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消瘦、食欲不振、低热、乏力、盗汗等。
如果连续咳嗽、咳痰超过两周或出现咯血、血痰等症状时,还有午后潮热,体温一般38度左右,午后逐渐升高,夜间爱出汗等症,应怀疑可能患了肺结核病,要立即就医。
哪些人容易患结核病?未被结核菌感染的人群,在有结核菌传播的环境里生活和工作,就有普遍的易感性。
其中,与未被发现的或治疗不彻底的排菌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最易感染结核病,如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与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等。
此外,在通风不良的集体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一旦有人发生肺结核病,其他人也容易受到结核菌的感染,比如学校、监狱、福利院、敬老院等集体场所。
幼儿、青春期少年、老年人和营养不良者、尘肺患者、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患者、因肾病、肿瘤、血液病、器官移植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杀伤剂的人容易患结核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因免疫缺损,抵抗力持续下降,一旦感染结核菌极易发生结核病。
预防肺结核这几点要做到最好的方式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营养丰富均衡、勤锻炼、增强免疫力,勤通风、多呼吸新鲜空气。
发现不适,及时拍摄胸片或胸部CT,发现肺部阴影,进行痰液检测。
初生婴儿进行卡介苗预防接种。
高危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尘肺、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患者、器官移植、试管婴儿种植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都需要检查是否有结核感染及结核病,如果有结核病,早期规范治疗,如果有结核感染,需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医学圈内事
冯宏伟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