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4日是第21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宣传主题为“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履行相关职责;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尽可能地发现更多的结核病患者,并让每一位结核病患者都能够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获得治愈,从而达到控制结核病疫情、消除结核病对公众危害的最终目的。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
有效控制和消灭结核病是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个公民所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防治结核病呢?
一、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肺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乏力、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等。当反复咳嗽半月以上,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痰中带血,午医院透视、拍片,或进行痰检,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方法。一旦确诊肺结核,要及时去结核病专业机构就诊,按医生指定的方案治疗,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疗程,绝大部分初治、菌阳病人都可治愈。在治疗的同时,应进行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告诉患者不随地吐痰,外出时带口罩,不能对着他人面对面近距离咳嗽、喷嚏等,以免传染给周围人群,控制新传染源的产生。
二、切断传染途径,加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结核杆菌存在于肺和支气管的结核病灶内,病人的咳嗽、吐痰都是重要的传染途径,尤其是结核病人用过的餐具、吃剩的食物,都可能被结核杆菌污染。如果饮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都有可能感染结核杆菌。
结核杆菌怕热不怕冷,在摄氏度的沸水中数分钟即死亡,如火烧则更快,但在0摄氏度以下能生存数月至数年。结核杆菌对紫外线极为敏感,夏天的直射阳光2-3小时即可死亡。病人的被褥、书籍等可用阳光暴晒消毒。只要我们不随地吐痰、自备碗筷,是可以切断传染途径的。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