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龙胆草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1-11-3 16:11:32   点击数:
 龙胆草-龙胆科龙胆属植物

所属类别:

中医学与中药学

医药

植物

龙胆草,原名:龙胆,别名:胆草、草龙胆、山龙胆,拉丁文名:GentianascabraBunge.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根茎平卧或直立,具多数粗壮、略肉质的须根。枝单生,直立,黄绿色或紫红色,中空,近圆形,具条棱,棱上具乳突,稀光滑。枝下部叶膜质,淡紫红色,鳞片形,先端分离,中部以下连合成筒状抱茎;产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贵州,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生于山坡草地、路边、河滩、灌丛中、林缘及林下、草甸,海拔-米。在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文中图片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龙胆草

别称

龙胆、龙胆花、胆草、苦胆草

二名法

Elephantopusscabe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捩花目

龙胆科

亚科

龙胆亚科

龙胆簇

龙胆属

龙胆草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新疆、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分布范围

4分类

5栽培技术

6主要价值

7植物文化

折叠形态特征

龙胆草为多年生草本,高1-2尺。叶对生,下部叶2-3对很小,呈现鳞片状,中部和上部叶披针形,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有三条明显叶脉,无叶柄。花生于枝梢或近梢的叶腋间,开蓝色筒状钟形花。果实长椭圆形稍扁,成熟后二瓣开裂,种子多数,很小。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根,淡黄棕色或淡黄色。龙胆草

头花龙胆本品长15-30cm。根茎较粗,微弯曲,长0.5-7cm。直径0.5-1cm,表面灰褐色,粗糙,有疣状突起的茎痕。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平卧或直立,短缩或长达5厘米,具多数粗壮、龙胆略肉质的须根。花枝单生,直立,长4-6毫米,先端分离,中部以下连合成筒状抱茎;中、上部叶近革质,无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7厘米,宽2-3厘米,有时宽仅约0.4厘米,愈向茎上部叶愈小,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微外卷,粗糙,上面密生极细乳突,下面光滑,叶脉3-5条,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突起,粗糙。花多数,簇生枝顶和叶腋;无花梗;每朵花下具2个苞片,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与花萼近等长,长2-2.5厘米;花萼筒倒锥状筒形或宽筒形,长10-12毫米,裂片常外反或开展,不整齐,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先端急尖,边缘粗糙,中脉在背面突起,弯缺截形;花冠蓝紫色,有时喉部具多数黄绿色斑点,筒状钟形,长4-5厘米,裂片卵形或卵圆形,长7-9毫米,先端有尾尖,全缘,褶偏斜,狭三角形,长3-4毫米,先端急尖或2浅裂;雄蕊着生冠筒中部,整齐,花丝钻形,长9-12毫米,花药狭矩圆形,长3.5-4.5毫米;子房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2-1.4厘米,两端渐狭或基部钝,柄粗,长0.9-1.1厘米,花柱短连柱头长3-4毫米,柱头2裂,裂片矩圆形。蒴果内藏,宽椭圆形,长2-2.5厘米,两端钝,柄长至1.5厘米;种子褐色,有光泽,线形或纺锤形,长1.8-2.5毫米,表面具增粗的网纹,两端具宽翅。花果期5-11月。龙胆草

折叠生长环境

该植物是一种高山植物,性喜潮湿凉爽气候,野生于山区、坡地、林绿及灌木丛中。在植物整个生长季节,龙胆草的图片温度是相当高的。北京地区引种后,一直生长良好。地势高燥与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和土壤过粘、贫瘠的地区不宜栽培。龙胆喜肥,在结合深耕土地时,每亩应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斤左右。每年4月中旬萌发,8月开花,花期8-9月,果实9月成熟。全年生长期-天左右。

生于山坡草地、路边、河滩、灌丛中、林缘及林下、草甸,海拔-米。

折叠分布范围

产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龙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模式标本采自亚洲东部。在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折叠分类

原名:龙胆,别名:胆草、草龙胆、山龙胆,拉丁文名:GentianascabraBunge.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捩花目;龙胆科、;龙胆属;龙胆。

折叠栽培技术

人工栽培

(一)选地整地龙胆

宜选择比较湿润的地域,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壤以含有丰富腐殖质的砂质土壤为宜。贫瘠、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

播种或移栽前进行整地,翻地深度20厘米左右,结合整地施足底肥,然后整平耙细,作成60-65厘米大垅或1-1.2米宽的畦床。

折叠繁殖方法

种子及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可分秋播和春播两种。秋播:一般在11月播种,翌年春萌芽。为了播种均匀,于种子中混入适量细沙或腐殖质,采用条播。春播:应事先进行沙藏处理,即将种子采下后与细沙1:3混合,保持一定的湿度,埋在室外,经冬季低温影响,然后取出播种,条播行距1-1.3尺,株距0.7-1尺,覆土2-3分。每亩播种量3-4两。分株繁殖多在早春4月上旬,芽尚未出土前进行,将根全部掘出,分成小簇,每簇应有1-2个小芽,然后按行距1.3尺,株距0.7-1尺栽植,勿使芽露出土面,以免被风吹干。

折叠栽后管理

龙胆移栽后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环节。龙胆

除草

除草不要受遍数限制,本着除早除小,见草即除的原则。切不要待杂草长起来形成草荒时再拔草,这样既费工又伤苗。

松土

松土的目的是防止畦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气性,减少水份蒸发,并除掉萌芽中的杂草。松土应把移栽第一年放在点,第二年只在出土时松一遍土即可。在移栽缓苗后,应及时用手或铁钉耙子被除因浇水造成的畦面板结层。注意移栽苗是斜栽的,松土时不要过深,以免伤苗或将苗带出。一般移栽后龙胆田结合除草要松土2-3次即可。

追肥

移栽缓苗后,为促使其尽快展顺,进行叶面追肥,可在展叶以后到现蕾期间和开花到结果期间进行两次叶面追肥,使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宝,丰产素等叶面肥,浓度见说明书,进行叶面喷施。3-4年生龙胆可在生育期间进行适量根系追肥,一般每平方米施饼肥-g,磷酸二氢铵50g,农家肥3kg。其方法是按行的空间开沟,深2-3cm,将上述肥料施入沟内,并将土覆平即可。

疏花与摘蕾

为减少营养物质消耗,促进根系物质积累,加速根茎生长,非采种田在现蕾后应将花蕾全部摘除。

折叠病害防治

斑枯病

龙胆草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褐色,中央色淡,边缘深褐色,直径3-15mm。病斑在叶脉间扩展,严重时汇合,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1、培肥地力与土壤消毒。土壤肥力高,秧苗长势好,生长量大,抗病能力强,同时也可提高经济产量。因此,一般在移栽前亩施有机肥kg,磷酸二铵10kg。同时用倍的多菌灵或倍敌克松浇灌苗床,可将病情指数控制在20%以下。

2、种苗消毒。龙胆草种子和种苗均带菌传病,因此播种和移栽前采用代森锰锌倍液浸泡种子和种苗3-4小时。另外,要选择无病株留种。

3、合理密植及种植遮荫作物。为减少地表面的裸露程度,从而减小植株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一般每亩移栽1年生幼苗8-10万株。并于苗床两边按株距40cm的距离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遮荫物主要作用是减少阳光直射使龙胆草叶片枯黄而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遮荫作物的种植又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收入。

4、药剂防治。通过大量的药剂筛选试验及生产应用认为,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7-10天喷1次-倍代森锰锌,雨季每5-7天喷1次-倍的代森锰锌或杀毒矾,二者交替使用,防治效果较佳。龙胆草于春季遇低温易得病毒病,表现为叶片皱缩失绿。染病毒病植株首先受斑枯病的侵染,所以一旦发现病毒病应立即用倍植病灵每5-7天喷雾1次,连喷3次,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保证稳产高产。

5、销毁病残体。枯死的病叶中带有大量病菌孢子,是主要传染源。故秋天要彻底清理田园,搞好田园卫生,将枯枝落叶集中于田外烧毁。

折叠主要价值

药用部位

植物的根和根茎。

功效分类清热药。原植物-龙胆(图1)

附注植物描述,详见词条:龙胆

龙胆草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条叶龙胆等的根和茎,主产东北地区,春、秋二季均可采收,以秋采者质量为佳。根及根茎入药。味苦,性寒,功专清热燥湿。其泻肝胆实火作用甚强,并可息风止痉止痛。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折叠功效主治

清热燥湿中药材-龙胆(图2);泻肝定惊。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

龙胆治疗头发全脱也有很好的疗效。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加重,精神负担随之加重,脱发患者越来越多见。一般脱发治疗已有难度,临床遇到头发全秃者更为棘手,甚至于连眉毛、胡须、腋毛、阴毛等全部脱光而成为普脱者,治疗难度就更大。~年期间共治疗6例全脱患者,都先后用过西医治疗或用多种药物外治而未见好转,临床表现为头发全脱,舌红、苔黄或舌红绛起刺、苔薄黄,脉弦数。内服药的同时用外洗方,治疗2个疗程(30天×2)后,患者的眉毛、腋毛、阴毛均已长出;治疗6个疗程后,头皮发黑,由稀疏的毛发顶出,治疗12个疗程后,头发茂密,普脱痊愈。经长期随访所治患者头发乌黑,未见反复。她体会,脱发的治疗当守虚中有实,祛邪扶正,是药才可为治疗所用。

折叠单方验方

1、治热病腹痛:龙胆草30克,捶盐取汁服。

2、治热痢:龙胆草、木棉花各15克,红猪母菜30克,水煎服。

3、治目赤肿痛:

⑴龙胆草15-30克,捶汁服。

⑵龙胆草15-30克,白花彭蜞草30克,叶下红15克,水煎服。

⑶龙胆草15-30克,水煎,冲红糖服,渣捶烂贴眼,中留一孔。

折叠各家论述

⒈《医学启源》:以柴胡为主,草龙胆为使,治眼疾中必用之药也。治黄目赤肿,睛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诀》云:治下部风湿及湿热,脐下至足肿痛,寒湿脚气。

⒉《纲目》:疗咽喉痛,风热盗汗。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

⒊《本草经疏》:草龙胆味既大苦,性复大寒,纯阴之药也,虽能除实热,胃虚血少之人不可轻试。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以其太苦则下泄太甚故也。

⒋《本草正》:龙胆草,乃足厥阴、少阳之正药,大能泻火,但引以佐使,则诸火皆治。凡肝肾有余之火,皆其所宜。

⒌《药品化义》:胆草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惊痫邪气,小儿疳积,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其气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湿热,若囊痈、便毒、下疳,及小便涩滞,男子阳挺肿胀,或光亮出脓,或茎中痒痛,女人阴癃作痛,或发痒生疮,以此入龙胆泻肝汤治之,皆苦寒胜热之力也。亦能除胃热,平蛔虫,盖蛔得苦即安耳。

⒍《本草新编》:龙胆草,其功专于利水,消湿,除黄疸,其余治目、止痢、退肿、退热,皆推广之言也。但此种过于分利,未免耗气败血,水去而血亦去,湿消而气亦消,初起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可不缓,正未可全恃之为利水神丹,消湿除瘅之灵药也。或谓龙胆草治湿热,最利瘅病,正湿热之病也,然用龙胆草以治黄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黄疸实不止湿热之一种也,有不热而亦成黄疸者,非龙胆草所能治也。尤胆草泻湿中之热,不能泻不热之湿也。

⒎《医学衷中参西录》:龙胆草,味苦微酸,为胃家正药。其苦也,能降胃气,坚胃质;其酸也,能补益胃中酸汁,消化饮食。凡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开胃进食。其泻肝胆实热之力,数倍于芍药,而以敛辑肝胆虚热,固不如芍药也。

⒏《本草正义》:龙胆草,大苦大寒,与芩连同功,但《本经》称其味涩,则其性能守而行之于内,故独以治骨热著;余则清泄肝胆有余之火,疏通下焦湿热之结,足以尽其能事;而霉疮之毒,疳痃之疡,皆属相火猖狂,非此等大苦大寒,不足以泻其烈焰,是又疏泄下焦之余义矣。

⒐《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⒑《别录》: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利,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

⒒《药性论》: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

⒓《日华子本草》:治客忤,疳府气,热病狂语,疮疥,明目,止烦。

⒔《本草图经》:古方治疸多用之。

⒕《履巉岩本草》:治酒毒便血,肠风下血。

⒖《滇南本草》:治咽喉疼痛,洗疮疥毒肿。

⒗《医学入门》:治卒心痛,虫攻心痛,四肢疼痛。

折叠药理作用

对消化道的影响龙胆或龙胆苦甙能促进胃液和胃酸分泌,用龙胆苦甙给予造成胃瘘管的狗口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并可使游离盐酸增加,食欲增进。而舌下涂抹或静脉注射则无效,故认为龙胆苦甙可直接促进胃液分泌和使游离酸增加。

利胆和保肝作用取健康及肝脏损害小白鼠,十二指肠给予50g/kg龙胆注射液或健康犬静脉注射4.5g/kg,均能显着增加胆汁流量。从犬的胆汁分泌流量曲线可见在给药5分钟和20分钟时出现两个高峰。龙胆注射液25g/kg皮下注射,对α-萘异硫氰酸所致小鼠实验性黄疸模型(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郁积),可明显地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

利尿作用龙胆注射液10g/kg,耳静脉注射,可使5只家兔由给药前每30分钟平均排尿量0.76ml增加至2.64ml(p0.1),提示龙胆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抗菌作用试14种龙胆属植物,其中7对根瘤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根癌病土壤杆菌等有作用。龙胆草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石膏样毛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试管法证明龙胆煎剂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龙胆碱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呈兴奋作用,但较大剂量时则出现麻醉作用。獐牙菜苦甙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对肠及子宫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其他作用大量服用时,可妨碍消化,时有头痛,颜面潮红,陷于昏眩。曾用含龙胆(品种未注明)的化癌丹试用于小鼠艾氏腹水小癌,证明有抗肿瘤的作用。龙胆酊大剂量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并能抑制心脏,使心率减慢。从G.lutea中提出的龙胆苦甙以疟原虫有较高的毒性用于疟疾发热及抗菌素甲醛实验性关节炎肿等作用。龙胆碱对猫有降压作用,对大鼠甲醛实验性关节炎肿有抗炎作用。龙胆水提物对氯化苦所致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萎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龙胆草6g,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亦可用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泻火除湿,为君药。

龙胆散(《太平圣惠方》)治劳黄,额上汗出,手足中热,四肢烦疼,薄暮寒热,小便自利等证。龙胆草0.6克,麦冬、甘草、柴胡、麻、犀角各1克,牡蛎30克。上7味为散,水煎,入生地黄汁0.5合,温服。方中龙胆草配伍诸药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之功。

单味研末,煎汤服,或开水送服,治肝火上冲所致的鼻衄。

折叠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搽。

折叠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勿空腹服用。

折叠药用鉴别

⒈该品大苦,大寒,中药苦味之中仅次于马钱子,胜于黄连,居第二位,龙胆多用败胃,且不易入口,应佐以甘草。以调口味。

⒉黄连、龙胆草皆为清热泻火要药,黄连偏清心胃之火,龙胆偏泻肝胆之火。

⒊龙胆与黄柏皆能清下焦湿热,但龙胆长于泻肝胆实火,而黄柏主泻相火而清虚热。

鉴别方法

(1)本品横切面:龙胆表皮细胞有时残存,外壁较厚。皮层窄;外皮层细胞类方形,壁稍厚,木栓化;内皮层细胞切向延长,每一细胞由纵向壁分隔成数个类方形小细胞。韧皮部宽广,有裂隙。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3~10个群束。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坚龙胆内皮层以外组织多已脱落。木质部导管发达,均匀密布。无髓部。

粉末淡黄棕色。龙胆外皮层细胞表面观类纺锤形,每一细胞由横壁分隔成数个扁方形的小细胞。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约至45μm。

坚龙胆无外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平周壁的横向纹理较粗而密,有的粗达3μm,每一细胞分隔成多数栅状小细胞,隔壁稍增厚或呈连珠状。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浸渍4~5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20:2:1)为展开剂,二次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折叠来源考证

⒈出自《本经》。

⒉《本草图经》:龙胆,宿根黄白色,下抽根十余本,类牛膝。直上生苗,高尺余。四月生叶,似柳叶而细。茎如小竹枝。七月开花如牵牛花,花作铃铎形,青碧色。冬后结子。采无时候,叶经霜雪不雕,此同类而别种也。龙胆

药材基源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scabraBge.)、条叶龙胆(GentianamanshuricaKitag.)、三花龙胆(GentianatrifloraPall.)和滇龙胆(GentianarigescensFranch.)的根和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产地溯源

⒈龙胆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龙胆草

⒉条叶龙胆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⒊三花龙胆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

⒋滇龙胆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

折叠相关方剂

龙胆泻肝汤

折叠毒性介绍

龙胆碱小鼠灌胃的LD50为mg/kg,皮下注射大于mg/kg,静脉注射为-mg/kg。另有报道龙胆碱小鼠灌胃LD50为1.3g/kg。

主要成分

含龙胆苦甙(Gentiopicrin)、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当药甙(Sweroside)、三叶甙(Trifloroside)、苦龙甙(Amarogentin)、四乙酰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tetraacetate)、苦樟甙(Amaroswerin);龙胆黄碱(Gentioflavine)、龙胆碱(Gentianine)、秦艽乙素(Gentianidine)、秦艽丙素(Gentianol)、龙胆三糖(Gentianos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折叠化学成份

龙胆

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份: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当药苦甙(swertiamarin),当药甙(sweroside),苦龙胆酯甙(amarogentin),痕量苦当药酯甙(amaroswerin);苦甙总含量可高达7.33%,而龙胆苦甙含量可达6.34%。生物碱:龙胆碱即秦艽碱甲(gentianine0.05%,龙胆龙胆黄碱(gentioflavine)。

条叶龙胆

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份:龙胆苦甙,当药苦甙,当药甙,苦龙胆酯甙,痕量苦当药酯甙;苦甙总含量可达4.35%,而龙胆苦甙含量为4.15%。

三花龙胆

根含裂环烯酸萜类成份:龙胆苦甙,当药苦甙,当药甙,痕量苦当药酯甙;苦甙总含量为3.95%,而龙胆苦甙含量为3.66%。还含三花龙胆甙(TCMLIBifloroside)。

滇龙胆

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份:龙服苦甙,当药苦甙,当药甙,痕量苦龙胆酯甙,痕量苦当药酯甙;苦甙总含量5.10%,龙胆苦甙含量5.01%。地上部分含龙胆碱,秦艽碱乙(gentianidine),秦艽碱丙(gentiana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折叠编辑本段植物文化

传说

相传,大洋山曾村有个穷孩子叫曾童,长年替财主放牛过日子。一天,曾童牵牛上山,见山坪的水塘中有个美女在洗澡,就躲在柴丛里张望。一会儿,那美女洗完澡,走上岸来,忽然变成一条大蛇,盘在塘边呼呼睡去,口里还吐出一颗珠,闪闪发光。曾童胆大,走上前去,悄悄拾来,放在身边玩玩。原来这是一条修炼已久,能变化人形的蛇神。这颗珠就是蛇丹。

蛇神睡醒,见蛇丹丢失,心里慌张,急忙变做一个"老聍客",龙胆四下里寻找起来。老聍客见了曾童,就问:"放牛阿哥,你是否看见有颗珠落在地上?"曾童从袋里摸出蛇丹,双手送还给她。

老聍客见曾童诚实,问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你有家吗?""我叫曾童,爹娘早死,家里只剩我一个人了。""孩子,你若愿意,就拜我做干娘,到我家里,我供你吃,供你穿,还教你识字练功夫,好吗?"曾童见蛇神没有恶意,就点了点头,跟蛇神走了。

从此,曾童作了蛇娘的干儿子,在洞府里一住三年。知道皇帝张贴皇榜,四处寻访名医治疗太子的恶疾。蛇娘在知道后,想让曾童试一试,蛇娘说着给曾童一枚针和一只放眼药粉的小空瓶,马上现出大蛇原形,伏在地上,张开大口。曾童顺蛇口钻入蛇肚,摸到蛇胆,举针一刺,接了几滴胆汁,又钻了出来。

蛇娘为曾童收拾行装,又送曾童到门外。临别时,蛇娘对曾童说:"以后有难事就找娘亲,只要爬上三十三级崖梯,敲了三下,娘就会来开门的。"曾童记下,一路走去。

曾童来到京城,揭了皇榜,用蛇胆汁治好了太子的病。皇帝怜他年少,父母双亡,就留他伴太子读书习武,还赐名曾相,说是日后太子登基时再拜为丞相。

过了一年,皇帝的公主也生了与太子一样的病。皇帝召来曾相,说:"卿若能治好公主,朕就招你为驸马。"

曾童想到临别时蛇娘的吩咐,就连夜赶回大洋山,爬上崖梯,龙胆数到三十三级时停下,敲了三声,石门立即打开。娘儿相见,格外欢喜。

蛇娘已知曾相的用意,又给他一枚针和一只空瓶,还交代说:"你这次入肚取胆汁,只能用针戳一下,勿贪多!"

曾相钻入蛇肚,刺了一下,接了胆汁,偏偏心想:这胆汁这么灵,索性多取一点。娘啊娘,你也不要小气,让儿多取点吧!这么一想,又举起手来,一连猛刺几针。大蛇负痛,嘴巴一闭,肚子一缩,打了几个滚,就昏过去了。曾相呢,也活活闷死了。

蛇娘痛醒,觉得恶心,就大口大口地吐了起来。那些胆汁吐到草上,就成了"蛇胆草"。

蛇娘怨曾相贪心,又怜公主病重,就化成老聍客,采了蛇胆草,来到金銮殿,推说曾相暴死,由娘代子送医,得到黄帝的信任。蛇娘让公主服了蛇胆草,公主的病也就好了。

皇帝一时高兴,问起这草药的名字。皇帝没听清蛇胆草,就说:"龙胆草好,龙胆草好!"皇帝是"金口","蛇胆草"也就成了"龙胆草"了。后来,有人在大洋山顶盖了一座"蛇神庙",庙里刻着一对联曰:"心平还珠蛇神为娘,心贪刺胆蛇娘吞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hbyx/11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