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禽类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其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所以又称曲霉菌性肺炎。引起本病的病原为黄曲霉菌和烟曲霉菌,是常见的致病力最强的病原菌。这种菌的孢子在外界环境中分布很广泛,如垫料、谷物、木屑、发霉饲料以及墙壁、地面用具和污染的空气中都可能存在,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中就可生长繁殖。幼禽对烟曲霉菌最易感(所以又叫幼雏烟曲霉菌病),常呈急性暴发和群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年家禽多呈散发。出壳的幼雏在严重污染烟曲霉菌的环境或容器内受感染,23天后即开始发病和死亡,4~12日龄是流行本病的高峰,以后逐渐减少,至3~4周龄时基本停止死亡。
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是污染的垫料、土壤、容器、空气以及饲料等,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而感染发病;而在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不好,也是引起本病暴发的主要诱因。如育雏室内温度高、过分拥挤、阴暗潮湿、通风换气不良、营养失调以及育雏未消毒和卫生工作交差等因素、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此外、在孵化过程中、孵化器被严重污染时、霉菌还可穿透蛋壳而感染胚胎、以致刚孵化出的幼畜即可出现症状。
鸡曲霉菌病有哪些症状与病变?(1)临床症状常表现呼吸困难,急促、喘气,表现肺炎症状,但不发出摩擦音。精神萎顿,垂翅缩颈,闭目嗜睡,体温升高,眼鼻流液,有“甩鼻”表现。食欲减退,口渴,迅速消瘦,后期下痢。食道粘膜发生病变时吞咽困难。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禽群发病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死亡率可达50%以上。放养禽群对本病有坚强的抵抗力,几乎可以避免传染。
(2)剖检病变本病最为常见和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在肺部和气囊。肺呈灰红色,切面流出带有泡沫的液体;在肺、气囊和胸腺浆膜上,有数量不等的粟粒状或绿豆大小的结节,呈灰白色、黄白色或淡黄色,质软而有弹性,切开时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灶,用刀刮下,有的可形成小的空洞;有的结节互相融合成大的团块。若在肺表面及组织中有多个结节时,可使肺组织质地变硬,弹性消失。在胸部或腹部的气囊稍变浑浊,表面散在有单个灰白色圆形霉菌结节;有的还可在气囊或腹腔浆膜面上见成团的霉菌斑。个别严重的病禽在胸腹中也可见有灰白色颗粒状结节
治疗方案:一代拌料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