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了纪录片《人间世2》,镜头记录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转眼生死两隔,令人猝不及防。黄健30岁,正值壮年,是家里的顶梁柱,因为工作原因,他的饮食很不规律,经常觉得胃疼,但他从没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实在疼得受不了了,到医院一检查,胃癌晚期。因为胃部大出血,医生不得不给他进行了全胃切除。不幸的是,癌症细胞已经扩散到他的骨头和腰椎了。接下来的治疗该怎么办?医生们已经预见到,黄健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主治医生找到黄健的妻子黄玉兰,进行了一番促膝长谈。如果选择坚持治疗,需要开刀切除腰椎上的癌症细胞,加上化疗和放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要做好卖房救人的打算,而且即便手术成功了,丈夫的生存期也只能延长两个多月。救人吧,家里的房子要卖掉,这钱铁定要花出去,但也只能多存活两个多月,到头来人财两空;不救吧,人很快就会没了......到底救还是不救?黄玉兰崩溃了。生和死这个大命题,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去细想。但当需要马上做出选择时,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像黄玉兰一样陷入痛苦之中。黄玉兰终于扛不住内心的痛苦,把实情告诉了丈夫,趴在丈夫身边,她失声痛哭:“我也没办法......你会不会怪我?”意外的是,黄健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他也能理解妻子的选择。救命谁都想,哪怕多活一天也是好的。可前提是自己的家庭花不花得起这个钱?为了多活两个月,不顾及孩子的将来、父母的赡养,他宁愿放弃自己。两口子商量,医院里,度过剩余的时光。那年冬天上海下了场罕见的暴风雪,过完这个年,没多长时间,黄健就走了。生活里见过太多这样的结局,若不是逼不得已,谁也不想和自己最亲的人阴阳两隔,可更多人要面对的是没钱,而不得不放弃自己或至亲的生命。生活往往是在我们没有防备的时候给我们当头一棒。好好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这些疾病、这种分离,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意外来临时便意味着,一个人生病,也许就等于对全家人判了死刑。2
生离死别的场景,让我想起了那个8岁、患急性白血病4年的小女孩晓翠。与病魔抗争的4年间,花了20多万,主治医生说,要做骨髓移植手术治愈的可能性才会大些,治疗费用还需要30万元~40万元。这些钱简直要把这个早已负债累累的农村家庭压垮了。没钱输血了。懂事的晓翠跟妈妈说:“妈妈,没钱咱就别治了,我死就死吧。”妈妈听到孩子这样说,泪如雨下:“孩子你还小,再难我也得给你治好啊!”求生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一个人是有多爱另一个人,才会愿意拿自己的命来换他的余生轻松。无论是家属放弃患者,还是患者放弃家属,都让人异常痛心,可是,似乎我们也不能谴责谁,大家好像都尽力了。听过太多ICU里关乎生死的故事,深知人这一辈子的积蓄,大部分都将花在临终前治病的那段时间。医院的你,根本不知道钱有多不经花。医院,你就会知道你的那点钱就像在长江里打了几个鸡蛋,根本拍不出啥浪花。如今的我们,万事顺遂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还过得去。但意外一旦来临,大多都招架不住。实在不敢想,万一哪天自己倒下了,会如何拖累年迈的父母?没能给到他们优渥的赡养条件,本身已然愧疚于心。万一父母病倒了,我们又会否、能否给到父母有力的物质支持?我们很难避免一辈子不遇到这些事情,也无法避免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冲击。但是有两样东西是我们可以决定的:第一,是面对苦难的态度。第二,是未雨绸缪的准备。至于如何准备?想来想去,发现其实也没太多的办法,就两条路:1、不断增加收入、控制开支,掌握尽可能多的存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2、对于结余比较少、收入增幅比较慢的读者,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和家人的保险配置齐全,用尽可能少的钱,把自己不能承受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本文不推荐保险产品)一直以来,我都在建议大家一定要把保险配置齐全,那是因为,医院里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悲剧,而这些悲剧很多时候都是一份很便宜的保险就能解决的事情。借此机会,想再给大家做点简单的保险科普,都是很实用的知识,希望大家耐心看完,也希望对你们有用。相信大部分读者都已经参加了城镇医保或者新农合,因而可能会觉得已经后方无忧,那你就错了。大病面前,你会发现医保就是个摆设。医院的药品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药%报销,乙类药部分报销,丙类药一点不报销。像进口抗癌药、靶向药、新特效药都属于丙类药,只能自费。比如治疗肺癌的靶向药多泽润(达克替尼,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