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每天多吃一个蛋,心脏病和癌症死亡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4/2/16 18:15:45   点击数: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性高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350716.html

鸡蛋,是家喻户晓的食物,它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然而,近几年关于鸡蛋的传言越来越多,“食用鸡蛋提升胆固醇、鸡蛋吃多会致癌”,食用鸡蛋健康与否饱受争议。

近期一项研究再次引发了热议,一个名为“每天多吃鸡蛋癌症心脏病风险”会提高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那么这个研究可信吗?鸡蛋还能不能吃?

吃鸡蛋增加死亡风险?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曾在了医学刊物《PLOSMEDICINE》上发表过一项关于鸡蛋的研究,将鸡蛋推向风口浪尖。

这项研究通过对51岁到70岁左右的美国人,共计52万名进行调查,分析鸡蛋和胆固醇摄入与全因、特定病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在平均16年的随访中,参与者中有近13万人死亡。在调整了人口统计学特征和饮食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全蛋摄入量和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在进一步调整胆固醇摄入量后,全蛋摄入量仍然与全因死亡率之间有显著关联。

每天吃鸡蛋过多的人,以及额外摄入超过毫克以上膳食胆固醇的人,他们的过早死亡风险提高了19%,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提高了16%,而癌症的死亡风险竟然也提高了24%。

简单来说,就是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会增加。

鸡蛋还能吃吗?

其实,这项研究并不严谨。浙江大学进行的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有局限性。虽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并不能证明摄入鸡蛋和增加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必要的关系,将它们之间划上等号更是不可取。

因为美国人平时就对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非常高,再多吃鸡蛋,蛋白质和热量摄入自然也就超标了,疾病风险也会增加。

然而,中国人基本上还是以碳水饮食为主,二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美国人身上得到的结论,并不能直接给中国人划上等号。

事实上,有很多研究证明,每天吃一个鸡蛋对身体有益。我国一项50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吃鸡蛋的人对比不吃鸡蛋者,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11%,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降低18%。

虽然吃鸡蛋对身体有益,但是凡事不能过量,鸡蛋的摄入量还需控制,最好别大量食用。可以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摄入量,每天吃一个鸡蛋,或每周摄入-克蛋类。

鸡蛋怎么吃更健康?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只吃0.76个鸡蛋,远低于欧美国家。也就是说,中国人普遍“蛋含量”不足!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最好吃一个鸡蛋。

不过除了要每日补足蛋量外,很多人的吃蛋方式是不可取的:

●虎皮蛋或炸鸡蛋

油炸本身就对健康不利,营养流失不说,高温油炸过的蛋白质还容易在肠道堆积,诱发癌症。还有可能使胆固醇过度氧化,伤害血管。

●毛鸡蛋

毛鸡蛋就是死胎的毛蛋。无论市场上人们如何夸耀,实际上毛鸡蛋营养不多,且此类鸡蛋也易受微生物污染,吃了很可能会中毒。

●溏心蛋

没有完全煮熟的鸡蛋中可能带有沙门氏菌,吃后可能会引起腹泻,呕吐、发烧等问题。

如果实在喜欢吃流心蛋或者溏心蛋,建议选择可生吃的灭菌蛋。

有些鸡蛋看起来是好好的,但实际上内里早已变质,里面细菌丛生,家一定要学会辨别。

1.黑斑蛋

长斑是鸡蛋开始的典型表现,斑点依附于鸡蛋外壳或生长于内壳。

2.裂纹蛋

裂纹蛋是指鸡蛋破裂了,寄到破裂了哪怕只是细小的缝,都很容易被细菌大量侵入,导致里面的鸡蛋布满细菌,如沙门氏菌等等。

3.粘壳蛋

粘壳蛋是指鸡蛋粘壳,通常是由于贮存的时间较长,导致蛋黄膜从坚固有韧性变为松弱,而紧贴着蛋壳,这种鸡蛋通常可以见到蛋壳外产生黏液物体。这种鸡蛋也很大可能已经变质了,不建议吃。

4.散蛋黄的蛋

蛋黄粘性很差,散成一滩,有时颜色相对新鲜的鸡蛋淡。运输过程震荡原因或者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变质。

鸡蛋里可能出现的致病细菌主要就是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菌。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ystl/13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