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要重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3/12/24 14:46:29   点击数:
 

夏至过后,天气炎热潮湿,水稻病害开始威胁到稻田的健康。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及江淮之间的地区,目前正值一季中稻进入了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一季晚稻则进入了分蘖盛期。在这个时期,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农民朋友们要提高警惕,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可以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内发生,并且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其中,穗茎瘟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慢性型稻瘟病最为常见,病斑呈梭形,具有明显的三部一线特征。防治稻瘟病的方法包括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水量。适时施氮肥,并增施磷、钾肥,田间要保持浅水灌溉。

纹枯病,也叫做花杆病或烂脚瘟,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它开始于分蘖末期,孕穗期达到高峰,在乳熟期时病情会减轻。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鞘和叶片。病菌通过菌核长出菌丝侵入稻株的叶鞘,导致水渍状、暗绿色小斑点的出现,接着逐渐扩大形成椭圆形的云纹状大斑。防治纹枯病的措施包括实施宽行窄株栽培,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以及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减少病菌的传播。

稻曲病,也称假黑穗病或绿黑穗病,主要发生在水稻的扬花至乳熟期。它只危害谷粒,而不危害其他部位。稻曲病的症状是谷粒表面出现小型块状突起,逐渐膨大并裹住全颖,最后变为绿色并龟裂,形成墨绿色的粉末。预防和控制稻曲病的方法包括秋翻地或翌年春季深翻地,加强肥水管理和合理密植,及时摘除病株,以及在水稻扬花前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总的来说,防治水稻病害是农民朋友们在这个季节里需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ystl/1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