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病对肉牛有哪些危害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0-11-27 21:23:27   点击数:
 

肉牛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病原是林氏放线杆菌和牛放线菌,前者往往侵害软组织,后者通常侵害骨组织,主要临床特征是导致感染处局部发生。放线菌病是牛的一种多菌性的非接触性的慢性传染病。以头、颈、颌下和舌的放线菌肿为特征。肉牛最容易发生,尤其是2~5岁的牛只非常容易感染.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导致生产性能降低,严重时会导致采食、吞咽困难,甚至出现心衰而发生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放线菌病的症状肉牛放线菌病的中西治疗法。

1

发病机理

牛感染病原菌后,会导致受害组织发生炎症过程,即发生慢性传染性肉芽肿,且能够在肉芽中心看到含有病原菌的化脓灶。另外,在炎症发生过程中有时还会存在结缔组织明显增生,但没有发生化脓的现象。增生的结缔组织能够发展形成肿瘤样赘生物,也就是放线菌肿。如果病原菌侵害牛的舌组织,增生组织往往突破黏膜而出现溃疡。如果骨内肉芽增殖,会导致骨组织被破坏,促使骨骼发生崩解,且随着骨质逐渐被破坏和新生,会引起质地疏松,体积明显增大。此外,由于组织内存在游走的白细胞,而脓汁内存在硫磺样颗粒以及化脓菌繁殖,会变成脓肿或者疹管。

2

临床症状

病牛主要是面腮部以及下颌部形成一个硬块,大小接近鸡蛋,质地较硬如同橡皮样,在受到外因刺激或者机体抵抗力减弱时,肿块会快速发展,甚至扩散到整个头部或者颈部,形成明显界限。发病后期,病变处皮肤化脓破溃,有脓汁排出。在舌、咽喉以及肺部等脏器发生病变时,会导致病牛流涎,较难咀嚼、吞咽,食欲和饮欲废绝,体温升高,经常咳嗽,呼吸促迫。常见颌骨有界限明显、不能移动的肿胀,肿胀通常进展较慢,一般看到骨体已经增厚,甚至咀嚼出现困难时才被发现。有时肿大发展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蔓延至整个头骨。肿胀初期热痛,后期无痛感。随着时间的发展,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病牛吞咽和咀嚼都感到困难,营养受到影响而迅速消瘦。有时皮肤化脓、破溃流出脓汁,形成瘘管久治不愈。头、颈部组织也常发生硬结,不热不痛。舌和咽部组织变硬时,称为“木舌病”,病牛流涎,咀嚼困难。乳房患病时,呈弥漫性肿大或有局灶性硬结,乳汁黏稠混有脓液。

3

病理变化

病牛受害器官的局部会存在结节样生成物,大小接近扁豆或者豌豆粒,且大量小结节会相互聚集形成一个大结节,最终变成脓肿。脓肿中存在乳黄色脓液,其中就含有放线菌芝;如果病原菌侵入骨骼,会使其不断增大,外观如同蜂窝状,切面往往呈白色,表面光滑,里面镶有细小的脓肿。有时在口腔黏膜上会出现溃烂,或者存在蘑菇状的生成物,呈黄褐色的网形,质地柔软,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时肿块可能发生钙化。

4、治疗措施

01

西医治疗

在病牛肿胀处分点深部注射适量的5%碘酊,每天1次,同时按体重配合注射适量由青霉素钾和链霉素组成的混合物,每天2次。治疗时,病牛每天早晨先在肿胀处注射碘酊,接着颈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下午在肿块周围分点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再根据肿块大小确定碘酊用量。如果病牛放线菌肿块大小接近拳头,每次使用20mL碘酊,并随着肿块的增大适当加大用量。如果病原菌侵害头、颈、颌间软组织而引起局部肿胀时,由于肿胀面积较大,可每次使用50mL碘酊,通常用药大约5天。如果肿块开始发生化脓,则要在破溃前采取外科手术,先用手术刀将肿胀部位切开,使脓液完全排净,接着填入浸有碘酊的纱布,每天更换1次,连用3天就能够康复。也可以在每个病灶处注射10~20mL5%~7%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较好的疗效。如果病牛处于无脓期,以十字交叉法用吸取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注入到病灶基部,注意边注边退,完全注射后使用清水将漏到外面的药液洗净,防止周围正常组织被烧伤;如果病牛处于化脓期,则要先用手术刀刺破病灶部中心点,排出脓血,接着用吸取氢氧化钠液的注射器或者洗耳球向腔基部均匀注入,注意也要边注边退,确保腔内壁完全沾上药液,最终对创腔外部药液使用清水洗净。通过向病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使该处的坏死组织进一步发生坏死、结痂、萎缩,最终自行脱落,并在正常组织增生而使腔洞充满就会治愈。

02

03

中医治疗

主要的是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益气活血。对于软组织上形成的局限性病灶采取外敷治疗,如果体积较小且与健康组织分解清晰时,可取5颗石蒜、g生石灰,完全捣碎后添加g白酒,搅拌至糊状,涂抹在肿块上;或者取40g蒲公英、40g败酱草、30g花椒、10g葱头,加之煎煮后倒出药液,再添加g硫酸镁,然后将纱布浸湿在患处温敷;或者取30g五倍子、60g黄柏、10g雄黄、30g大黄、5g冰片、30gH芨,全部研成粉末,添加mL蜂蜜,再使用适量陈醋调制成糊状,直接在肿块处涂抹,间隔1天更换1次。同时,病牛要配合内服药物,可取90g芒硝(后入),黄芩、黄柏、黄连、生地、郁金、玄参、栀子、大黄、连翘各45g,24g甘草,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待温度适宜后灌服,如果肿胀蔓延至下颌部以及咽喉,可添加山豆根、牛蒡子、射干,用于清利咽喉。或者取60gH芷、60g贯众、50g知母、60g玄参、50g栀子、50g连翘、60g银花、50g黄芩、50g黄柏、50g大黄、10g当归、60g木通80g虎丈、60g粉葛、60g麦冬、50g野菊花、10g黄连、10g川芎、10g甘草、60g桔梗,以灯芯草为引,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内服,连续使用1~2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妊娠母牛患病,不允许使用当归、大黄、花粉、贯众,添加适量的陈艾、益母草。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yfzl/10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