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滋病长达8~10年的潜伏期内,许多感染者虽无发热、消瘦、疲乏无力等典型的全身症状,但已经出现了极具诊断意义的口腔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因此而首诊于口腔科,这对于早期发现艾滋病很有好处。
那与艾滋病相关的常见口腔病损有哪些呢?
1、口腔念珠菌病
资料显示,90%以上的HIV感染患者在其发病的不同时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念珠菌病,它多发于艾滋病确诊之前。具有以下情况的口腔真菌感染的人更应该提高警惕:①年轻人;②无明确病因且病情反复发作;③长在颊部的红斑型;④长在附着龈、咽部、软腭、腭垂的假膜型。
2、毛状白斑
舌毛状白斑是位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病变。病变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病变不能除去。它几乎仅见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3、卡波西肉瘤
卡波西肉瘤与人疱疹类病毒HHV-8感染有关,它又叫同性恋瘤,好发于同性患者;呈单个或多个红色、淡蓝色或紫色的斑块或肿块,有或无溃疡,主要长在上腭和牙龈,别看这瘤块长相瘆人,但在瘤体破溃前病人通常没有什么症状表现。发生率高达30%
4、HIV相关性牙周病
包括牙龈线性红斑、HIV相关性牙周炎、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坏死性牙周炎
这种患者通常口腔卫生情况良好,但在牙齿游离龈周围却可见界限清楚的火红色的线状。
5、非特异性口腔溃疡
非特异性溃疡(NOS),病程较长,疼痛不明显,部位固定,多见于腭部,经久不愈,常在溃疡周围出现一圈白色光环(白念珠菌感染)
6、非霍奇金淋巴瘤
常以无痛性颈、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要表现,口内好发于软腭、牙龈、舌根等部位,表现为固定而有弹性的红色或紫色肿块、伴或不伴有溃疡
7、与艾滋病相关的涎腺疾病
文献报道指出,HIV感染者中腮腺肿胀病变发生率较高。
无论成人及儿童,均为一侧或双侧腮腺囊性病变性肿大及口干。
关键词:如何有效预防呢???
避免使用没有进行严格消毒灭菌的器具进行拔牙、洗牙、纹眉等有创操作(建议去正规机构就诊)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控制母婴传播。
辟谣
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途径途径传播。
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无知。消除对未知的恐惧,最好的办法是正视它、认识它、战胜它!
猜你还想看:
艾滋病在体内“卧底”约10年?经常有这3“症状”,或已被锁定
艾滋患者逐年增加,无论年龄,脖子3个“暗示”一出,八成已中招
传播艾滋病仅需0.1秒?“3个地方”常出入,早已被病毒选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