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图推荐中小学生须掌握这些传染病防控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1-11-22 18:31:36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27292293087593&wfr=spider&for=pc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甚至广泛流行的一类疾病。每种传染病都是因其特异的病原体而引起,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

提到“传染病”这三个字,想必很多人都会在心里自然竖起一道防线,因为这是一类一旦患病就可能传染给其他人的疾病。学生作为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免疫功能也相较于成年人而言不够“强大”,容易受到传染病的“袭击”;其次,学生需要在校园里上课、活动,人群相对比较密集,易于传染病的流行。温暖的春风拂过,面对新学期的学习,中小学生应该及时掌握并牢记以下传染病防控知识,以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通知》强调,要切实把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当前组织工作作为突出任务,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一、勤洗手

1、为什么说洗手非常重要

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洗手,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病毒以及其他病原体的风险。

手是人体的“外交器官”,人们的一切“外事活动”,它都会“一马当先”。从事各种劳动,如倒垃圾、刷痰盂,或是洗脚、穿鞋、上厕所等,都要用手来完成。因此,手容易沾染上许多病原微生物。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一只没有洗过的手,可含有4万~40万个细菌。指甲缝里更是细菌和寄生虫卵藏身的好地方,一个指甲缝里可藏细菌达38亿之多。另外,有人做过一个试验,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即使用5~8层卫生纸,常见导致痢疾的志贺菌仍然能渗透到手上。志贺菌在手上可存活3天,流感病毒可在潮湿、温暖的手上存活7天。因此,多数情况下手是很脏的。为了清除手上的有害微生物,大家必须勤洗手。

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

以下情况需要大家及时清洗自己的双手: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比如拧鼻涕、打喷嚏或咳嗽后;触摸过公共设施、外出回家后;接触或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的患者后;医院、看护患者后;饭前、便前、便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揉眼睛前,摘、戴眼镜前等。

3、如何正确洗手

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水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为了方便记忆,七步洗手法可简单归纳为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大家需牢记。内: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外: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揉搓;夹: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弓:十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大: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立:指尖在掌心揉搓;腕:清洁手腕。

二、正确佩戴口罩

1、什么情况下应该佩戴口罩

规范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断飞沫、气溶胶,预防病毒感染;同时,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佩戴口罩也可防止将自身疾病传染给他人。在非传染病高发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在传染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带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佩戴口罩,否则易引起窒息。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传染病流行期间,大家在日常生活与出行,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的情况下,不需要佩戴口罩。学生喜好运动,对于氧气需求量较大,如果在非传染病流行时期,在操场上运动可以不戴口罩,如果处于传染病流行时期,则不建议在有人的地方戴口罩运动,防止窒息。

出现传染病可疑症状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2、怎样正确佩戴口罩(耳带式医用口罩)

学生身体发育不一,身高、体重不同,首先要选择合适尺码的口罩;佩戴前先洗手;深色面朝外,金属条向上。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完全覆盖口、鼻、下巴,金属条沿鼻两侧压实,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戴上后尽量不触摸,若需触摸,触摸前、后应彻底洗手。

3、使用后的口罩该怎么处理

普通人群口罩废弃后不要随地乱扔,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用开水烫、焚烧、剪碎后扔掉,这些都不是推荐的处理废弃口罩的方法。出现乏力、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的疑似传染病患者戴过的口罩,应按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4、戴多层口罩能够更好的预防病毒感染吗

不能!戴一个口罩就可以了。戴多个口罩会增加呼吸阻力,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另外,用力呼气、吸气的过程中也会影响口罩的气密性,降低口罩的防护效果。注意,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常见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即可阻挡飞沫传播。

三、做好清洁消毒

学校会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学生配合做好工作即可。家庭则应以清洁为主,日常预防性消毒为辅,避免过度消毒。日常预防性清洁消毒时应首选物理消毒方法,使用化学方法消毒时,优先选择刺激性小、环保型消毒剂。学生须在家长的指导下,在消毒剂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好口罩和手套等,如有条件可戴防护眼镜,而后进行消毒。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消毒剂对物品造成腐蚀。消毒操作在房间无人时进行,消毒完毕后,应打开门窗充分通风,一般应通风30分钟以上。平时,可以采用医用酒精擦拭手部以及钢笔、文具盒、平板电脑等常用物品,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要注意,医用酒精是易燃物品,不能让学生随意玩耍。

四、保持良好饮食、作息习惯

学生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均衡的膳食,以维持健康的体魄,这对于预防传染病也非常重要。1、定时定量进餐:两餐可隔4~5小时。控制吃饭速度,避免过量进食。2、保证食物的多样性: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不吃野生动物。3、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薯类杂粮。尽量做到每天3种、每周5种以上谷薯类及杂豆类食物的摄入。4、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每日茎、叶类蔬菜摄入量应为~克,其中深色蔬菜要占到一半或以上。保证每天摄入水果~克。5、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多吃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每天摄入液体奶毫升。适量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每周可摄入50~70克坚果。6、每天吃早餐:早餐食物种类应尽量丰富。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蛋类、奶类或大豆类及其制品,早餐应该包括上述4种食品中的至少3种。7、饮食清淡、易消化:少油腻、少辛辣;少吃洋快餐,减少高能量食品的摄入。8、每天少量多次饮水:最好选用温度适宜的白开水,每天摄入~毫升。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9、科学选择零食:每天吃零食不超过3次,与正餐间隔1.5~2小时。睡前1小时、看电视和玩耍时不要吃零食。

10、注意食品卫生: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刀具等要分开,接触生食后要洗手,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期刊推荐

本期推荐内容来源于期刊《生活与健康》,.03总第期,欢迎广大读者到宁陕县图书馆报刊阅览室借阅。

END

编辑:霍婧

审核:李霞

发现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lctx/11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