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穴位中府穴
都有谁答对了呢
中府为经穴名(Zhōngfǔ)。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膺俞、膺中俞、府中俞、膺中外俞、肺募。中即中气;府即聚集[1]。中府属手太阴肺经。是肺的募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1]。手太阴脉起于中焦,本穴当中气聚汇之处,故名中府。
中府:中,中焦;府,聚。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穴为中气之所聚;此穴又为肺之募,募是脏气结聚之处。脾、胃、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中府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能:中府穴有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清宣上焦、疏调肺气的作用。
主治:中府穴主治咳嗽,气喘,少气不得息,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肺脓疡,支气管扩张,胸中胀闷,胸中烦热,鼻流浊涕,喉痹,胸痛,咳吐脓血,呕吐,嗳气吞酸,不下食,腹胀,肩背痛,瘿瘤,汗出,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等。
配大椎穴、孔最穴治肺炎。
配太溪穴、太渊穴、足三里治肺结核。
配定喘穴、内关穴、膻中穴治支气管哮喘。
治法: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莫灸。
针刺法:直刺0.~0.5寸,或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禁止向内斜刺,以免伤及肺脏。艾灸法:艾炷灸~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现代主要用于胸肺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胸痛、肺炎、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肺脓疡、嗳气吞酸、不欲饮食、腹胀、喉痹及肩背痛等。
每日一猜:
“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猜一穴位。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每日早上十点左右在留言处
或看第二天的每日一穴文章中
为您揭秘~
欢迎大家在留言处留下评论,一起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