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理论来源于传统中医学的“天人相应”理论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及经络学说。《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关系密切,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协调统一。《灵枢*岁露》所言“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管子*形势解》说“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者,阳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
“冬病夏治”之“冬病”有三层含义,即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发作、严重的疾病,如反复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春秋多发,多于受凉明确相关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另外一些与寒冷有关的疾病,如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腰椎病,老年畏寒症以及中医脾胃虚寒等疾病。可以看出,“冬病”患者共同表现为阳虚、畏寒,病机特点为肺脾肾气虚及脾肾阳虚,致阴寒痰饮留伏于肺,预感而发。
那么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呢,春季时万物复苏,人体内阳气生发,至夏至阳气充沛,尤其是“三伏天”,阳盛达到极点,是体内阳气最旺和阴寒之气最易解之时,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这个时候通过学位敷贴、艾灸、推拿等方法,调和脏腑阴阳,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在平衡,使阴阳失衡状态得到平衡,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以达到防病治病、冬病夏治的作用。
白癜风忌食白癜风有哪些症状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