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肺炎球菌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细菌,个头比一般细菌略大,通常成双成对出现,呈宽端相对,尖端向外的双矛状。然而平凡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对人类巨大的危害。肺炎球菌是肺炎的重要元凶之一,每年全球约感染万人,且每年致死万人以上。肺炎球菌致病种类众多,包括:肺炎、脑膜炎、菌血症、腹膜炎、心包炎、关节炎、鼻窦炎、中耳炎等,被认为是疾病负担最大的病菌之一。按照致病的路径不同,肺炎球菌所致疾病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IPD)和非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NPD)。那么什么是IPD?什么是NPD?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肺炎球菌的传播和侵入部位说起。肺炎球菌除了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外,也普遍存在于健康人鼻咽部粘膜处,儿童带菌率高达60%,成人带菌率为30%,稍低于儿童。肺炎球菌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它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大部分定植于人体的鼻咽部,通常并不会危害人体,只有在人体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呼吸道黏膜屏障出现破损时,肺炎球菌才会趁虚而入,从而导致人体罹患各种疾病。肺炎球菌在成功通过人体呼吸道黏膜屏障后,一部分进入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人体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疾病,该部分通过血液运输而致的疾病就称为:IPD,如:肺炎球菌通过血液循环后进入脑部,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而引起致死致残率极高的脑膜炎;通过血液循环最后进入人体的肺部引起的菌血症肺炎;进入血液后迅速增值,产生大量有毒的物质,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形成败血症。另一部分肺炎球菌通过人体黏膜屏障后,并未进入血液,而是逐渐浸润式感染周围的组织和器官,从而导致的疾病称为:NPD,如:中耳炎、急性鼻窦炎、支管炎、非菌血症肺炎。
一般来说IPD较NPD疾病发作更为迅速,疾病危害也更为严重,绝大部分肺炎球菌致死性疾病均为IPD,而NPD虽然危害程度较小,但发病数量较IPD高很多,有资料估计NPD发病人数是IPD的10倍以上,但是目前全球各国均以IPD来衡量肺炎球菌的疾病负担,而忽略了NPD对人类危害的评估,远远低估了肺炎球菌的疾病负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