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发季,抗病毒治疗您会吗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0-11-16 22:24:56   点击数: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增高,大家都知道是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高考虑病毒感染,很多医生就让患者口服奥司他韦了。对吗?不对!淋巴细胞或者单核细胞增高都提示病毒感染,就是流感病毒吗?需要通过呼吸道病病原体九联检明确(很多人说不准确,因为此检测为病毒抗体,一般增高多见于7-14天后)但是现阶段,没有什么检测手段可以直接查明身体是什么病毒感染导致的。所以我们认识一下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全称为呼吸道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项目。分别为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腺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Q热立克次体。这九种病原体是引起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九种病原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利巴韦林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导致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下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毒病原,是两岁以下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冬季爆发流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3-7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2.流感病毒--奥司他韦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也称A、B、C型),是流感的病原体,甲、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病症较严重,其中又尤以甲型为甚,由于它易于与其它呼吸道疾病混淆,所以在流行期临床诊断很困难。因此,实验室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流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1~7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3.副流感病毒--利巴韦林

  人副流感病毒(HPIV)可分为4型:HPIV1~4,各型病毒主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相似,但流行病学和所引发疾病的临床特征有差异,3型具有流行性,1和2型具有地域性。HPI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引起各年龄阶段儿童发病,以婴幼儿易感,可引起小儿轻重不等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如感冒、中耳炎、重症喉气管支气管炎(哮吼)、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其中HPIV1和HPIV3是引起婴幼儿、免疫缺陷或慢性疾病患者及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副流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2-7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而副流感病毒属于副黏病毒

4.嗜肺军团菌--大环内酯类、呼吸喹诺酮

  嗜肺军团菌是军团菌属的一种,有多个血清型,其血清I型是引起军团菌肺炎的主要血清型。临床上军团菌感染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肺炎型和庞蒂亚克热型(Pontiacfever)。军团菌肺炎潜伏期为2~10天,IgM抗体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并可持续存在3~6个月。

  5.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呼吸喹诺酮

  肺炎支原体引起主要疾病有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咽炎和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约有15%~2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肺炎支原体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内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在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肺炎支原体肺炎潜伏期10~20天,起病缓慢,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出现,3~4周达高峰,可持续存在3~6个月。

  6.Q热立克次体--多西环素

  Q热是由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急性感染Q热立克次体的潜伏期为2~38天,通常为12~19天,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2周左右出现,4~8周达高峰,可持续存在3~4个月。

  7.肺炎衣原体--大环内酯类、呼吸喹诺酮

  肺炎衣原体可引起急、慢性上呼吸系统感染,特别是支气管炎和肺炎,还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结节性红斑。它所引起的肺炎占所有肺炎病例的10%,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肺炎,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多数起病缓慢,潜伏期一般为30天左右,IgM抗体在发病2~3周出现,一般来说可持续存在2~6个月。

  8.腺病毒--利巴韦林、西多福韦

  腺病毒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能引起上呼吸道疾病、肺炎,还可引起眼结膜炎/角膜炎、胃肠炎、脑炎等。呼吸道感染伴随有急骤发热和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腺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2-14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jbby/10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