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说起辐射,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原子弹?福岛核事故?信号塔的电磁波?感觉都挺可怕的。正是因为它的“看不见、摸不着”,围绕辐射的谣言层出不穷。辐射的问题是否给您带来了困扰,真相究竟是什么?年六五环境日之际,我们从生活中的常见辐射来源入手,围绕大家最关心的辐射话题,带您轻松了解辐射,再也不要谈辐色变啦。CT检查的辐射对人体伤害大吗CT检查在本次新冠肺炎的医学筛查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CT,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CT有辐射,我得隔一段时间再检查。”“CT辐射较大,会致癌?”CT究竟有辐射吗?CT是X-rayComputerizedTomography的简写,中文全称为“医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本质上利用的还是“X射线”,是会产生电离辐射的。
其实,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辐射无处不在。宇宙射线、地壳中存在天然放射性核素时时对人体产生照射,世界人均所受的天然辐射照射的有效剂量每年为2.4mSv/a,坐飞机由上海至纽约往返一次的剂量为0.2mSv(高空宇宙射线强于地面),抽烟也会有辐射(吸入了放射性核素钋-),哪怕是吃香蕉也会有极微量的辐射(香蕉富含钾元素,食入了天然放射性核素钾-40)。因此,要探究CT检查的辐射影响,还是要看剂量。各种来源电离辐射的有效剂量参考值
做一次CT会受到多少辐射剂量?
人体常见部位接受一次CT检查的平均辐射剂量大约为:头部2mSv,腹部和骨盆10mSv,胸部7mSv,颈椎3mSv,腰椎6mSv。这个剂量水平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吗?
辐射的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电离辐射的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是指效应的发生机率和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变化。研究表明,成年人人体组织受到单次短时辐射照射后发生确定性效应的阈值为:男性永久不育-mSv,女性永久不育-mSv,眼晶体浑浊-mSv,白内障0mSv,骨髓造血机能低下mSv,致命性再障1mSv,皮肤损害-mSv。CT检查受到的剂量远低于确定性效应的阈值。随机性效应是指效应的发生机率与剂量之间是线性无阈的关系。这种效应包括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即使很小的剂量,也有可能诱发癌症和遗传性疾患,不过发生机率很小而已。
正因为电离辐射随机性效应的存在,医生在安排CT检查前,会慎重考虑疾病的精准诊断和CT辐射带来的危害,两者权衡取其轻。打个形象比方,如果CT检查可以提高百分之一的疾病病灶定位效率,相对于所受辐射剂量可能提高的十万分之一概率的不良效应,还是值得的。
患者应充分相信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切不可因为担心辐射而拒绝检查,错失早期诊断的机会。如果想要更低剂量,可以考虑做低剂量螺旋CT。
对于健康的人群,必须严格控制CT检查,一般建议高风险人群(高龄、遗传史、吸烟者等)体检时做低剂量CT胸部检查。对于儿童和孕妇,除非必要,不建议做CT检查。随着更先进的成像技术和剂量跟踪技术在CT设备上的应用,CT检查对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将不断减低。我们要相信CT等先进的医疗诊断技术将不断改进人群的健康水平。严格按照专业医生的诊疗决策进行检查,就不必对CT辐射过于担心。
拍X光的放射性伤害大吗
来源:上海环境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