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CT树芽征的再认识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18-11-18 23:52:07   点击数:
 

树芽征

过去认为树芽征为活动性肺结核的特征性表现,但现在多篇文献报道认为该征象可见于累及小气道的多种疾病,因重新认识树芽征的诊断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今年来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以便对树芽征的再认识。

什么是树芽征?

树芽征是指病变累及细支气管以下的小气道,由于小气道的扩张和管腔内炎性物质的填充,在肺部薄层CT或HRCT上表现为直径2~4mm的小叶中心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和与之相连的分支线状影,状如树芽而得名。

最早描述为结核杆菌沿支气管内播散的CT表现,认为树芽征和小叶中心结节为细支气管炎的直接征象。后来观察发现本征了见于累及小气道的多种肺疾病,包括周围性气道的感染(细菌、病毒、霉菌或寄生虫感染)、先天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周围性肺血管病(如肿瘤性栓塞)等。

树芽征是由多种影响小气道的病变所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征象,不同疾病形成本征的病理基础也不尽相同。1

细菌性感染

树芽征常见于结核杆菌沿支气管内播散的患者,该征的出现高度提示结核具有活动性,HRCT通常表现为2~4mm大小的小叶中心结节和分支样线状影,合并表现有支气管壁增厚伴有或不伴有支气管扩张、气腔变实影、空洞、血行播散所致的边缘清楚小结节影、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伴有中心坏死)等。

病理组织学上描述肺结核树芽征的“芽”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管内充满干酪性物质所致,而树芽征的“树”则为终末细支气管管腔或周围的干酪性物质构成。

肺部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或称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主要由鸟胞内分支杆菌和Kansasii分支杆菌致病,MAIC感染的典型放射学表现类似于继发性肺结核。其薄层CT扫描最常见表现有双肺小结节,病变主要分布于右肺中叶和左肺舌叶。

近来文献报道AIDS患者马红球菌肺部感染CT扫描也可见树芽征表现。医源性绿脓假单胞菌肺炎有50%患者CT表现有结节影,其中1/3可见树芽征,其他表现包括实变(%)、磨玻璃密度影(31%)、支气管周围浸润(57%)、坏死(29%)和胸腔积液(64%)等,病变分布呈多叶的占82%。

2

霉菌感染

气道侵袭性曲菌病是有曲菌孢子引起的真菌病,临床常见于免疫妥协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和AIDS患者。主要HRCT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的实变和小叶中心结节,细支气管炎薄层CT扫描的特征表现为小叶中心结节和分支状线样影(即树芽征),其他HRCT表现有肺实变影合并周围毛玻璃密度影,因此在免疫妥协患者或AIDS患者肺部HRCT显示晕征结节和树芽征可提出肺曲菌病的诊断。霉菌球常见于肺内含气空洞或空腔内,为肺曲菌病的特征性表现。

3

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主要见于免疫缺陷患者,临床症状有发热、干咳、气短和低氧血症。CT表现常无特征性,为散在分布或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肺实变影及边缘模糊的结节影伴有晕征,少见表现有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树芽征,组织病理学上小叶中心结节为细支气管及其周围有巨噬细胞、红细胞和纤维蛋白聚集所致。

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所致的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最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在成人也可引起肺炎。HRCT表现有磨玻璃密度影、气腔实变影、支气管壁增厚和扩张以及树芽征,有时还可见空气潴留。有文献报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薄层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92%、多发结节影65%(包括树芽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1%和气腔实变影35%。

树芽征是常见的放射学表现,其特点是呈软组织密度的、小的小叶中心结节影与多分支的线样结构影相连。过去认为树芽征对结核性分支杆菌感染、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囊性纤维化有缩小鉴别诊断范围的价值,但现在认为该征可见于多种种类不同的病种,重新认识该征的多种病因对预防诊断错误非常有用。

另外尽管放射学不能区别导致树芽征的原因,但若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合并存在的其他发射学表现则常有可能提出合适的诊断。

黄小仙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崔永玲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hbyx/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