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人不知蟑螂的天敌是啥家里面放些它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4/7/6 16:23:35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39.net/cm/a_y9ppht8.html

蟑螂作为人类最憎恨的生物之一,竟然来自2.5亿年前的三叠纪,是基本上与恐龙同代的动物,属于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

蟑螂生命力极为顽强,有生物学家根据蟑螂的生态习性曾下过这样的定论:假若全球爆发核战争,在影响区内只有蟑螂能够继续存活。

而蟑螂传播疾病的能力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只是它不像老鼠、蚊子等的危害那么直观,但我们千万不能大意蟑螂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提到蟑螂,南方的朋友们对它可谓是“恨之入骨”。

但是,如果家里有孩子,一定不能见到蟑螂以后就简单粗暴的踩死!

这不是一个特殊的案例,不懂打蟑螂,你可能也随时会中招!

就在前不久,邻居小李的孩子本来在家里好好的,突然就发高烧40度,咳嗽和腹痛,小李和她老公急死了,医院去。

肺炎?肺结核?各种检查做过,都不是。

但就是高烧不退,咋回事?

最后实在没有定论,就上了胸部CT。

竟然看到孩子肺那里,有卵圆形的虫子,虫子一端的鞭毛不停地摆动着……

天呐,肺里咋会有虫?是啥虫?

还是活的……

来不及猜测,最后赶紧上了呼吸机辅助,同时抗感染治疗。

确诊的结果:这些虫竟然和蟑螂有关。

这个肺里出现的虫,叫作蠊缨滴虫感染。

——这蠊缨滴虫,原本是寄生在蟑螂肠道里的,当把蟑螂拍死,蠊缨滴虫虫卵就进入空气里,孩子总坐在地上玩,在地上手脚并用,这虫就吸进肺里,吃到嘴里……

也就是说,如果在孩子面前,你踩死蟑螂,虫卵就有可能进入到空气传播进入——肺!

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了蟑螂这种生物。

天气变冷了为什么家里还有蟑螂?

北方朋友可能会问,冬天这么冷,为什么家里还会有蟑螂?

蟑螂是热天才有的生物,却在冬天依旧出没,这似乎不合常理。但实际上,蟑螂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昆虫,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包括寒冷的冬季。

蟑螂在各种环境里都能找到生存的方法。原因在于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性,蟑螂外骨骼可以防止体温过度流失,并且蟑螂代谢率较低,可以有效地减少能量的消耗。

首先,蟑螂的体温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意味着,即使在寒冷的天气里,它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生理机制来维持体温,从而在冷环境中生存。

其次,蟑螂的繁殖能力极强,即使在严寒的天气里,它们也可以通过卵生的方式来繁殖后代,因此数量不会受到影响。

此外,蟑螂也是一种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它们可以食用各种食物残渣和有机物质,因此在冬季,当食物变得稀缺时,蟑螂仍然可以找到足够的食物来维持生存。

在家庭环境中,厨房、卫生间和储藏室等地方都为它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家里的温度也会比外面高,而且我们经常会留下食物残渣和水源,这些都为蟑螂提供了生存的必需条件。

所以,尽管冬季天气寒冷,但家中仍然可能会出现蟑螂。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它们的数量。

蟑螂是如何入侵的?

这要分情况讨论。

小蟑螂(德国小蠊)畏光、群居,对温度湿度敏感,不会轻易搬家,一般是被动迁移,会通过家人拿的快递盒、大件物品的包装箱等进入高层住宅。

大蟑螂(美洲大蠊)能飞,有主动迁移的能力,但只能入侵低层住宅。

主动入侵有很大可能从隔壁邻居家里跑过来的,领居家蟑螂太多住不下了,扩展生活区到隔壁家了。

蟑螂能通过下水管道、门窗、墙壁缝隙、空调管道进入你的家。

想要阻止蟑螂,就一定要加固纱窗,堵住墙壁的孔洞和缝隙,在地漏、排水口处遮罩纱网。

被动入侵,是蟑螂藏在纸箱或者家具里,被动搬至家里,开启了它们的新生活,被送到哪里,就在哪里生存。

买菜或者搬家时,一不留神就容易将蟑螂带进家里,然后只用一星期就会泛滥成灾。所以每次出入室内,有必要在玄关仔细检查一遍携带的物品。

还有难以防止的情况,比如购买快递时,纸盒内藏有蟑螂的卵,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容易孵化,很快就会发现家里被蟑螂占领。

蟑螂的卵鞘黄豆般大小,呈黑色或者深棕色。如果是空的,那就是已经孵化,正在孵化的卵鞘底部会成排产出白色透明的蟑螂幼虫,一旦发现要火烧或者开水烫死,防止孵化。

前期不严重的话很难发现它们,因为它们怕人、怕光,白天一般不出来活动,如果你在白天也能看到蟑螂说明已经比较严重了。

蟑螂进入家中后,首先会在厨房区域活动,因为厨房食物水源比较充足。

随着厨房密度越来越大,蟑螂家族会往其他区域蔓延,一般顺序是: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每个房间的蟑螂数量一般也是这个顺序分布。

“小强”为啥那么强?4个冷知识了解一下

1、蟑螂它不挑食

人吃的食物它喜欢吃,人不能吃的它也能吃,比如浆糊、纸张、肥皂、皮革等。即使在无水、无食的情况下,雌性德国小蠊还能活12天。

2、蟑螂交配一次,就能不断“生娃”

雌性蟑螂一生只需要交配一次,就可以一直生产小蟑螂,完全不需要再次交配。它们一次交配终生产卵,一生可以产下的卵囊数多达15-90个,而每只卵囊当中会装下14-16粒卵,统计发现,一只蟑螂最多能生出多只蟑螂。

、蟑螂比较怕光、怕冷

蟑螂是个“夜猫子”,白天多数躲在看不到光的缝隙、角落、家具,甚至是各种电器、插板里。到了晚上,特别是在人关灯入睡后,蟑螂才出来觅食。一天24小时中,它们有75%的时间都在关门“睡大觉”。

4、蟑螂是个变形金刚

有时,你明明把蟑螂压在脚下踩了又踩,但是鞋底一掀开蟑螂却嗖地跑掉了。

这是因为蟑螂可是真正的变形金钢,受压时可以变形分散受力,压力消失时又恢复原样,它可以承受身体体重倍的压力!可以穿过只有身高1/4的窄缝!

在一栋楼里,如果一家有了蟑螂,很容易就通过门窗缝、孔洞等扩散至左邻右舍,继而是楼上楼下直到整栋楼。

快去检查蟑螂正在这些地方肆意生长!

你不注意的角落,恰好是它的天堂

在家里我们会经常发现,小强像个闪电侠一样,时不时地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出来,一闪而过,也不知道要回到哪里去,闪现又消失,抓不到。

好不容易逮住了结它的性命,又有新的冒出来,烦!

今天,就给大家揭秘个小强家族最爱占据的老巢,了解清楚,找机会灭了小强的老巢!

个地方都是大家平时不注意的地方,阴暗潮湿难清洁,反而恰恰成了小强家族生存繁殖的天堂。

老巢1:厨房水槽下方

潮湿、阴凉、人类看不到,半夜遛上水槽,还能捡到点漏网之鱼,简直就是小强家族寄居的风水宝地了。

大清洁时,你肯定能看到水槽下方水管上的黏腻物,那正是小强一边吃一边拉一边呕吐的排泄物和呕吐物。

老巢2:浴室下水道

全家最潮湿的地方,浴室的下水道、排风口、橱柜暗处都是小强家族藏身的绝佳之地,尤其是下水道

当你看到一只小强从下水道爬出来时,别想直接把它冲下去完事,它强大的求生欲,会迫使它强扒在下水道的内壁上,水流停止之后,它很快就会再爬出来了。

老巢:冰箱、微波炉、电视机、洗衣机背后凹槽处

主机工作时,产生热量,全身暖洋洋,这是人类给予它们的温暖和爱意。

厨房电器更是它们的五星级酒店,温暖,还有吃的喝的。

哪天你发现自己的家里电器工作温度越来越高,工作效率越来越低,拆机时请提高警惕,可能会遇上小强家族集体出巡。

屋里4大引来蟑螂的东西,你家肯定有!

最讨厌的蟑螂好像肆无忌惮地出没家中,明明打扫干净,明明减少在家里吃东西,明明……却还是有蟑螂到处窜啊窜~马上来看看原因,你就知道错在哪?!

1、洋葱与马铃薯

洋葱与马铃薯的味道是蟑螂的最爱。蟑螂本来就爱有食物的地方聚集,而且嗅觉绝佳,尤其对洋葱与马铃薯的香味特别敏感。

这两种都是容易买很多堆放的食材,如果就这样放在厨房的话超危险。料理后的皮最好马上丢掉。热天气很容易让食材腐坏,在这个蟑螂容易出没的夏季最好避免买太多食材堆放、只买需要的量买来马上料理完会比较好喔。

2、头发

蟑螂其实最喜欢人的头发。女性的头发较长,所以家里常常会有落发掉在地板上,最好常常清扫干净。另外,浴室的排水沟的落发就这样放着不清的话,容易变成蟑螂的聚集地,随时保持清洁才行喔~

、啤酒空罐

啤酒也是蟑螂最爱的味道,尤其啤酒空罐特别危险。喝完的空罐千万不要就这样放置在厨房,稍稍用水洗过罐内后再丢掉喔。

大厦公寓的阳台也是蟑螂入侵的通路之一,最好不要在阳台随意放置喝完的空啤酒罐。还有像是调酒或是果汁等甜甜的味道蟑螂也超喜欢,这类饮料喝完一定要好好处置丢弃。(如果想抓蟑螂,在家里放个喝到剩下三分之一的啤酒罐过一夜可以看出成效喔~)

4、吃完的空盘

这算是最基本的常识,食物或是吃完的餐盘容器绝对不能就这样放着。就算放在厨房的流理台,还是会产生味道吸引蟑螂过来。

遇到蟑螂千万别踩死!

蟑螂不但看上去让人感到恶心和害怕,而且还脏。

蟑螂可携带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真菌以及寄生蠕虫的卵,并且可作为多种蠕虫的中间宿主,目前已证明蟑螂携带约40种对人体有害的细菌。

看到蟑螂,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踩死它,踩死它,踩死它!

快停下!这样做是错的!

蟑螂不能用脚踩的原因如下:

第一个原因:蟑螂卵有一层保护壳,所以即使蟑螂死了,但是蟑螂卵还会存在,直接踩死会导致蟑螂卵随着踩踏挤压出来,并且孵化成蟑螂。

第二个原因:蟑螂的神经结构十分特别,它没有任何痛觉,也没有血压,即使踩死了,失去头部也能存活一周左右的时间。

第三个原因:蟑螂本身就带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直接踩死之后,细菌和污垢会粘在鞋子上面,会将这种细菌带去家里各个角落。并且蟑螂死后还会散发出气体,会召唤大量的蟑螂吃掉自己的尸体。

所以大家发现蟑螂千万不要直接用脚踩死,这个方法很容易导致家里蟑螂再次泛滥。

震惊!蟑螂居然“吃人”!

近年来,网络上诸多网友爆料称自己身上出现了伤口,竟是被蟑螂咬的。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hbyx/1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