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最易被误诊为肺癌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5/3/19 10:39:53   点击数:
 

当您向医生咨询哪种病症最易被误认为肺癌时,医生会坚定地告诉您:肺结核

结核杆菌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体,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确诊结核病通常需要从痰液中检测到结核杆菌,然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检测阳性率仅为30%至50%,因此经常需要借助螺旋CT来辅助诊断,同时也用于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的监测。

肺结核的CT影像往往不显示典型的特征,许多医生之所以将结核杆菌比喻为“妖”,是因为它能模仿各种疾病,如普通肺炎、真菌感染和肿瘤等。特别是当肺结核呈现为球形病灶时,它与肺癌的区别常常变得困难。

肺结核球在CT扫描中的典型特征包括: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后,通常会引起多种形态的病变,如伴有干酪样坏死的小叶实变、树芽征、磨玻璃影、索条影和支气管损伤等。经过药物治疗和机体免疫修复,这些病变会逐渐吸收和局限,有些人的小叶实变会形成球形病灶,即结核球。

1.卫星灶

在结核球形成的过程中,其周边的树芽征、索条影和磨玻璃影等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一些可能会被完全吸收,而另一些则可能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的部分就像小卫星一样,最终形成了围绕球形病灶的卫星灶。

在CT影像中,观察到一名55岁男性患者的右下肺存在一个球形肿块(如红箭头所示),其周围还分布着多个斑点状和斑片状的阴影。这些特征是典型的卫星灶表现,因此可以判断这是结核球而非肺癌。

2.常见钙化,增强CT无强化

结核杆菌感染通常导致肺部组织出现干酪样坏死和钙化,同时还会破坏受影响区域的血管。在增强CT扫描中,这些病变区域通常不会显示强化(尽管活动期的结核灶可能会呈现强化,特别是包膜样的环形强化),如下图所示:

箭头指示的白色斑点状影代表了病灶内的钙化。这种钙化在鉴别肺癌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通常,如果一个小于2厘米的球形病灶内出现钙化,那么它基本可以被排除为肺癌的可能性,因为肺癌在早期阶段很少会展现出营养不良性钙化的特征。

注意:在较大的肺癌肿块中,钙化现象是可能发生的,这种钙化通常较为浅淡且密度较低。根据研究统计,大约3%的周围型肺癌会出现钙化,而在小细胞肺癌中,钙化的现象更为常见,其比例甚至可以达到20%。

3.常见空洞

肺结核的CT表现之所以千变万化,是因为其病理演变具有多样性。

在结核病的初期阶段,病变主要表现为局灶性坏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坏死区域会逐渐融合,形成均匀的干酪样坏死,这是肺结核病理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特征。当病人在某个特定时间点寻求医疗帮助时,我们可以通过CT扫描来识别并捕捉到这一阶段的病理特点。

一旦干酪样坏死与支气管相通,坏死物质就会以脓痰的形式通过咳嗽被排出体外。这种排出过程会在原病灶位置留下一个空洞,这也是结核病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

如果坏死完全发生,且支气管引流保持畅通,那么会形成一个表面光滑、形状规整的空洞。然而,在上图所示的病例中,由于周边小气道的引流并不顺畅,空洞的形成较为迟缓,因此其表现不太典型。此外,由于病灶边缘呈现分叶状并伴有胸膜牵拉现象,这就需要借助增强CT扫描来辅助诊断。

如我们之前所述,结核球一般不会出现强化现象,或者仅在边缘呈现环形强化(这在活动期的肺结核中常见,因为其周围的包膜可能会发生强化)。然而,在这个病例中,病灶在增强扫描后并未显示出任何强化迹象,这暗示结核球可能较大。后续的穿刺活检确认了这一点,确实是肺结核。

4.支气管损伤

结核杆菌对支气管黏膜及其深层组织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导致超过50%的肺结核患者出现支气管损伤。这种损伤可能表现为树芽征、支气管扩张、狭窄、扭曲、破溃,甚至形成瘘管。此外,结核杆菌还可能沿着支气管进行播散。这些细节在诊断结核球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像上面这位病人,红箭头所示,引流支气管壁增厚,空洞内壁比较光滑,周围还有多发卫星灶,是典型的肺结核病灶,不要误诊为肺癌。#图文动态同步大赛#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fqjzs/146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