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类养殖与弧菌病防控一直是分不开的,弧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细菌,其致病性如何,与养殖对虾病害的发生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又应该如何防控弧菌病的感染呢?
虾类养殖与弧菌病防控(一)
弧菌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逗点状。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阴性菌。弧菌是海洋环境中的最见的细菌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近岸及河口海水、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中,是海水和原生动物、鱼类、虾蟹类等海洋生物的正常优势菌群。
弧菌是目前研究最多、了解较为清楚的海洋细菌,其分类学研究进展较快,被研究和描述的弧菌种类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已被正式命名的弧菌种类达到91种,被正式命名的有40种左右。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在已鉴定的确弧菌中,有一半左右的弧菌种类对养殖虾类具有致病性,常见可导致对虾疾病的弧菌种类包括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美人鱼弧菌、费氏弧菌、坎贝氏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鳗弧菌、产气弧菌等。
弧菌是条件型致病菌,并不是所有的弧菌都可致对虾发病,在养殖生态环境中,大部分弧菌是无害的,甚至某些弧菌对于虾类还是有益的,可以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增强抗病力(引自《对虾苗期病害的诊断与防控》,海洋出版社)。只有少数弧菌对养殖动物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弧菌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致病弧菌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同时因各种因素造成对虾本身抵抗力下降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对虾弧菌病害的研究结果证实,对虾弧菌病的发生与水体中致病弧菌的数量有直接的关系,而与弧菌总数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虾类养殖与弧菌病防控(二)
弧菌的检测。为什么要说弧菌的检测,是因为我们经常在一些养殖塘口看到培养弧菌的培养基,养殖户买回平板自己检测。弧菌作为一种细菌,最简单的检测方法就是采用培养基来培养。TCBS是一种经典的弧菌鉴定培养基。大部分的弧菌在TCBS平板上生长,菌落呈现绿色、黄绿色或者黄色等颜色,这是因为有些弧菌可以利用培养基中的蔗糖产酸,使培养的pH降低,指标剂变黄色,而不能利用蔗糖的则仍呈现绿色。如引起对虾急性肝胰腺死综合症的副溶血弧菌在TCBS上就呈现绿色,而另一种虾类病原溶藻弧菌就呈现黄色。有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黄色菌落可以发生变化,变成黄绿色,这主要是由于培养基pH的变化而造成的。所以,如果在弧菌培养时间长了后发现黄色的菌变成了绿色的菌,就怀疑是存在副溶血弧菌,这是不科学的。现在也有一些快速的细菌鉴定设备,但是在鉴定数量较少的养虾生产上不适用。一般研究型实验室多是采用板条方法或者采用PCR技术进行弧菌的检测,这可以鉴定到具体的细菌种。
在虾类养殖与弧菌病防控(一)中我们提到,并不是所有的弧菌都是致病细菌,这里弧菌和致病弧菌是两个概念。对虾弧菌病的发生与水体中致病弧菌的总数有直接的关系,而与弧菌总数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在养虾生产中,我们的养殖户往往是“谈弧色变”。其实,我们更应该 副溶血弧菌感染对虾的疾病还较多,如上述的红腿、黄鳃、断须、额剑等。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理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产生溶血毒素。溶血毒素具有直接溶血性,可使对虾多种细胞发生溶血,溶解对虾血液、细胞致死;(2)肠毒素作用,造致对虾消化道组织损伤,回肠糜烂,胃粘膜炎,甚至肝胰脏、消化功能紊乱;(3)产生脲酶,使对虾肠液积聚产生肠道积水,严重者可能出现拉白便现象;(4)胞外产物可使对虾免疫力明显下降,生长速度慢,以致易引发其他多种疾病。
2、哈维氏弧菌。
哈维氏弧菌是发光的海洋细菌,它是最近十多年来才逐步认识的水产养殖动物的重要病原细菌。该菌在TCBS培养基上检测呈现黄色,虾苗的荧光病的菌原之一为哈维氏弧菌。哈维氏弧菌的主要致病机理是:吸附和侵入宿主组织,从宿主中摄取大量的铁元素,通过分泌溶血素、蛋白酶、磷脂酶及脂多糖损伤宿主的组织器官等。
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的发病初期,幼体活动能力减弱,游于水中的中下层,糠虾及仔虾弹跳无力,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身体发白,频死或死亡的幼体会发荧光。成体发病先是头胸部、腹部的腹面发荧光,严重时全身发光。育苗场中最常见,尤其到了仔虾阶段。
3、溶藻弧菌。
该菌感染对虾多发生在夏季,在水温25℃—32℃容易流行,感染虾苗时可导致虾苗的幼体菌血病,对虾的部分红体病、白斑病也是溶藻弧菌所引起。溶藻弧菌感染对虾发病主要取决于宿主,宿主所在的环境,菌本身之间的关系,致病过程包括粘附、侵袭、体内增殖及产生毒素一系列过程。致病作用主要通过在其侵袭和增殖过程中对机体造成的细胞核组织损伤以及其代谢产物,毒素干扰和破坏机体的局部或全身的正常新陈代谢或机能而造成。
4、鳗弧菌
鳗弧菌是研究最早的病原弧菌。鳗孤菌分成5个生物型,即鳗孤菌生物A、B、C、D、E型。研究表明,鳗弧菌是多种养殖对虾感染发病的一种重要弧菌之一。南美白对虾、褐对虾和中国对虾都已证明分以感染鳗弧菌。投放带鳗弧菌的虾苗,水质不好时,碰上阴雨天气、时冷时热交替出现将导致光照、水温、盐度、透明度、pH值、溶氧变化大,水色变化快,潜在对虾体内的弧菌得到大规模的繁殖和复制,可加速弧菌的传播和流行,必将给对虾养殖构成严重威胁。
五、感染弧菌后的治疗
1、早中期感染
当我们的部分对虾出现红须红尾,脱便,肝胰脏发红以及部分白便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药物的治疗手段控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加重,我们可以从控制外部的环境和对虾内服抗生素类药物来达到治疗目的。
主要是以下三个步骤:
①池塘改底
弧菌喜欢滋生在底部残饵、粪便、死藻种,池塘底部的这些弧菌是水体中弧菌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彻底的进行池塘底部的改底消毒,切断弧菌的来源。
市面上的改底产品有吸附型,生物型,和化学型改底。
吸附型的改底产品主要是以沸石粉和腐殖酸钠为主要成分的产品,主要是用来吸附池塘中的杂质,使水体边变的清爽。
生物型的改底主要是以芽孢杆菌为主的菌类,主要是用来分解底部有机质,不能够达到杀灭池塘底部细菌的作用。
化学性改底如过硫酸氢钾,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水中可以分解出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子氧以及强氧化性的过氧化氢(双氧水的主要成分),可以杀灭底弧菌(因为弧菌是厌氧菌),并且能够氧化底部的残饵粪便,不给弧菌的生长创造环境。
改底的时候要连续改底2次,用20%的过硫酸氢钾夜间干撒进池塘,杀灭池塘底部的弧菌,夜间底部容易缺氧,正式弧菌快速繁殖的时期,而过硫酸氢钾在杀菌消毒的过程中还可以释放氧气,提高池塘底部的溶解氧。。
②水体消毒
当发现对虾出现肝胰腺萎缩发红,小龙虾尾部出现水泡以后应该立刻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这里推荐大家使用50%的过硫酸氢钾连续消毒2天,第一次消毒完毕以后间隔24小时以后再消毒一次。
③内服杀菌,对于对虾体内的弧菌我们可以通过拌料内服纳米银进行杀灭,一天两次,一共五天,之后停拌五天,后续在来一个循环,降低对虾体内的弧菌含量。
等到了对虾发病的晚期大面积偷死的时候,药物已经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了,这个时候大部分对虾的生理机能已经出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个时候我们只能悲痛的选择快速的出售,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总结:
一、当发现我们的对虾在早中期感染的时候,通过以下三步治疗。
1、使用20-50%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最好用粉剂和颗粒搭配使用),同时配合微诚弧菌消克/亩,同步处理,来解决水体和底部的弧菌。
2、在使用过硫和弧菌消24小时后,再使用微诚弧菌藻毒净克/亩,将水体的有益菌数纯净的做高,每毫升水体可达到个益生菌群来控制弧菌的数量。
3、解决虾体中的弧菌感染,使用微诚弧菌净拌料(每公斤饲料20克)3-5天,可有效控制体内弧菌。
-END-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