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这里
我们有理由相信
志同道合的诸多医者
共同胸怀理想,锐意进取
「兰亭叙」终能传承有绪、绵延不绝
▼
近期《实用药物与临床》发表了一项关于奈诺沙星对嗜肺军团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主要探索奈诺沙星对不同来源的嗜肺军团菌菌株体外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其结果为该抗菌药对嗜肺军团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明显强于阿奇霉素,略优于左氧氟沙星。节选部分内容如下
正文
1、军团菌感染的独特特点:
军团菌(Legionella)是引起流行性、散发性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军团菌感染后引发的疾病称军团菌病(Le-gionnaires′disease,LD),临床症状可轻可重,其中最多见且最严重的临床类型为军团菌肺炎,并且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心脏、肝脏、胃肠道和肾脏等肺外并发症的存在。该病病情进展快,且病死率高,其中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pneumo-phila,LP)的1型为主要致病菌,但其他菌型也可致病。
2、军团菌治疗药物有限:
军团菌治疗可选择的药物有限,有些病例虽然应用了抗军团菌的治疗,仍然不能逆转其病程。研发新型抗军团菌药物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提高军团菌的治愈率起到有益的作用。奈诺沙星是一种新型无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本研究探讨了奈诺沙星对嗜肺军团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军团菌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3、军团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方法
细胞外药敏试验采用的是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制定的标准,将嗜肺军团菌菌株恢复室温后,在BCYE培养基培养并传代2次,制备肉汤后用肉汤增菌2代,调整菌悬液浓度至浊度为0.5麦氏浓度,之后稀释至2~8×CFU/ml备用,实验药物溶解后配制成终浓度为mg/L,二倍稀释至0.mg/L,用96孔U型板,每孔加入50μl药物,再加入50μl菌悬液,留有空白对照孔,将96孔U型板置37°C、2.5%CO2的湿润恒温箱中孵育72小时观察结果,记录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ˉ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MBC),统计MIC50、MIC90、MBC90、MBC90值,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4、三种抗菌药对军团菌抗菌活性结果:
三种抗菌药对40株嗜肺军团菌的MIC(mg/L)结果
由结果可见,奈诺沙星的MIC90值最小,其次为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的MIC50和MIC90值均为最大。
三种抗菌药对40株嗜肺军团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mg/L)结果
由结果可见,奈诺沙星的MBC90值最小,左氧氟沙星MBC90值稍大,阿奇霉素MBC90和MBC90值均最大,因此喹诺酮类药物对军团菌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阿奇霉素杀菌作用较弱。
不同来源菌株的MIC(mg/L)值比较
对于环境分离株而言,奈诺沙星抗菌作用最强,而对于临床株而言,左氧氟沙星抗菌作用最强,奈诺沙星对2种不同来源的菌株MIC值没有差异,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而左氧氟沙星MIC90值在环境分离菌株组稍高,阿奇霉素对2种不同来源的菌株MIC50和MIC90值均高于其他2种药物,对环境分离株的抗菌活性最差。
不同来源菌株的MBC(mg/L)值比较
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于不同来源的菌株均有较好的杀菌作用,两者均强于阿奇霉素,对于环境分离菌株而言,奈诺沙星杀菌作用最强;对于临床株而言,左氧氟沙星杀菌作用最强,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两种药物对临床菌株杀菌效果强于环境分离菌株。
LP1型和非LP1型嗜肺军团菌的MIC(mg/L)值的比较
奈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LP1型和非LP1型军团菌的药物敏感性基本一致,而阿奇霉素对两组的敏感性稍有不同,就MIC50而言,阿奇霉素对LP1型的抗菌活性弱于非LP1型。
LP1型和非LP1型嗜肺军团菌的MBC(mg/L)值的比较
奈诺沙星和阿奇霉素对LP1型的杀菌作用弱于非LP1型,以阿奇霉素尤为明显,而左氧氟沙星的MBC90在LP1型稍低于非LP1型。提示对非LP1型杀菌活性较LP1型稍强,且其MBC范围的数值较小。
5、军团菌耐药现状:
自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首次描述军团病以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普遍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