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享空洞型肺转移瘤治验1例报告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1-2-28 21:10:29   点击数:
 

  这是一个胰颈导管腺癌患者,于年行手术切除,年6月胸部CT发现双肺底部结节,右肺底部直径约9mm,一直坚持口服中药治疗,但肺结节一直缓慢增大,年5月开始找黄主任看病,肺部结节一直稳定。

  年7月CA开始升高,腹膜后及肠系膜出现淋巴结,黄主任用中药帮患者迅速解决了腹腔淋巴结及CA,但肺部结节仍然长大了几毫米,年2月复查胸部CT:右肺底部结节直径12mm,里面有空洞,之前为空泡。

  肺结节逐渐增大,空泡变成了空洞,这让患者和家属很焦虑,再次从外地来到我科。

  作为他的主管医师,我也不禁产生了很多疑问:这与肺鳞癌出现肺内空洞型转移是否一致?中医治疗能够按照肺结核空洞阴虚内热来辨证吗?胰腺癌出现肺内空洞型转移,中医综合治疗的思路又该如何调整呢?

  这时我只能求助于黄金昶主任,主任仔细看过病人舌脉,左关弦,右脉沉紧,寸略浮,舌略红,边有齿痕。

  问诊期间患者说:“最近一直有口腔溃疡,很难缓解。”主任就接着补充道:“那你是不是还有后背发紧,前面无汗,头颈部容易出汗,脚干裂。”患者说:“对,太对了!”

  之后黄主任开具处方如下:

白英20g 百合30g 生黄芪50g

桃仁10g 桔梗6g 醋甘遂2g

升麻5g 知母20g 炙麻黄10g

红花10g 郁金15g 壁虎30g

香附10g 乌药10g 莪术10g

桂枝10g 防己15g 当归20g

羌活10g 熟地g 砂仁(后下)10g

海浮石(先煎)50g 蒲黄(包煎)10g

日1剂,水煎服

  同时予后背膀胱经上结节松解+走罐+发泡罐,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半年后复查,肺上病灶稳定,口腔溃疡治愈后未再复发,一般状态越来越好。

按语:   处方看似杂乱无章,实则配伍周全精当,是中医思维的集中体现,也很好的解释了我起初的疑惑,有明显疗效也是常理之中的事。

  与寒性收引不同,热邪致病多是升散为主,空洞型肺转移癌中空洞的表现更符合阴虚内热的特点,这也是多数以“空洞”为主要表现疾病的“常”,但是阴虚内热形成原因及是否兼夹其它邪气,这也是辨证需要明显明确的“变”。

  具体而言,该患者

舌略红、口腔溃疡均提示内热无疑;

口腔溃疡多为相火妄动,肾阴不足是其本,患者应该有足跟干裂;

患者右脉沉紧、寸略浮,说明肌表有寒湿,肺内有热;左关脉弦提示肝经有寒、而胰腺癌又是寒湿偏重,舌边有齿痕证实湿气重,所以患者应该出现后背发紧表寒湿症状;

头为诸阳之会,患者湿气重,头面湿热偏重所以头面容易出汗。

  那么肺转移瘤空洞与口腔溃疡、体表寒湿有无联系?这正是该这例患者辨证关键,也是该患者辨证难点。

  事实上寒湿是此患者病机核心,患者连续4年来无论寒暑4点多起床外出锻炼,体表极易受寒。寒湿闭表体热无以发散,火热上炎灼阴则肺部肿物出现空洞、口腔溃疡等。

  治疗上,表里同治是主要的治则,但是需要明确表里病邪的差异,清肺热、补气阴的同时加强解散寒祛湿,在

肺癌基本方补气养阴化痰的基础上;

加用了小续命汤部分药物加强散寒宣透力量以达表散寒湿;

同时散寒祛湿行气活血通络的药物治疗胰腺癌;

后背膀胱经上结节松解+走罐+发泡罐,起到快速宣肺气、祛湿以快速改善症状。

  正确的辨治取得显著疗效,7剂药后患者后背开始微微出汗,口腔溃疡迅速缓解。

  黄老师经常说临床绝无多余的症多余的脉,只要把患者脉证统筹分析透彻了才有可能明辨病因病机,一旦明确病因病机,并可大胆用药,才有可能出现好的疗效。方中熟地黄用到g,这在黄主任门诊中很常见,黄主任认为熟地黄大补真阴,启动肾气,真气通过膜原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正气足可驱邪。

  临证时既要知其常,更要观其变,治病胸中才有数。少数患者用药后效果不明显,黄老师经常细察其脉、协助分析症状特点,往往又能迅速起效。

  治病,尤其疑难病症,比如肿瘤,绝非一方一药或者偏方验方就能解决,辨证论治才是关键。

本文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张巧丽

告患者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yfzl/1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