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0-9-4 17:22:40 点击数: 次
用PET-CT给正常人筛查肿瘤有无必要?首先看一下数据,年全国新确诊癌症病例万,发病率为/10万[1],意思是自然状态下,各个年龄段的人全算在内,每10万人中,平均有人被确诊为癌症。假如我们用PETCT给这群人做体检,查出的癌症患者可能会比人略高,因为毕竟会多发现一些无症状的癌症患者。那么,假定用PETCT筛查的检出率为/10万(实际远不会高于这个数),相当于1/,每查个人会发现1例是癌症患者。大家看有无必要?首先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这不符合成本效益分析,PETCT检查费用较高,一般在元左右,那么花掉个人的钱,才最终使一个人受益。当然,你也可以说,大爷有钱任性,照做。好吧,但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假如一个人本来没癌症却做了PETCT检查,虽然其辐射剂量,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辐射剂量范围之内,但是有辐射终归是会对身体有影响。给大家做个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PETCT的剂量。大家都对普通胸片熟悉,一般胸部检查或体检用的比较多,拍一个低剂量螺旋CT的剂量相当于拍2-3次胸片的剂量,拍一次常规CT的辐射剂量相当于拍10次左右胸片的剂量,而拍PETCT,它的辐射剂量比拍常规CT还要高,所以辐射的问题不容忽视。请大家在此不要跟我争论拍一次常规CT的辐射剂量究竟是相当于10次还是12次胸片的问题。我知道不同的型号,不同品牌,或者临床大夫对于剂量的主观设定都会影响实际接受一次CT的具体辐射剂量。说到这你还可以说,我就是任性,我就想知道自己有没有癌症,有点辐射就有点辐射。好吧,那问题又来了,实际上即便是做了PETCT,医生仍旧不会告诉你%没有癌症或者有癌症。这是为什么呢?任何一项检查、任何仪器设备都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换句话说,任何检查设备都会发生错判,都存在把有病说成无病的可能(假阴性),也会存在把无病说成有病的可能(假阳性),只是不同检查手段仪器设备的错判率不同而已,PETCT的优势之一就是高灵敏度,能发现其他设备不容易发现的结节,或者代谢程度高的组织部位,但做出的判断依然不会是%准确。可能大家听到这会抱怨医生,为什么我花了这么多钱,你仍然告诉我99.99%的可能是没有癌症,你让我放心,那万一我是那0.01%怎么办?其实这还倒好说,按照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