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结核病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17-4-25 13:52:56   点击数:
 加强结核病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北京,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全军结核病研究所全军结核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结核病诊疗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年终岁尾,各行各业都进入了总结阶段。受编辑部的委托,我写了这期主编寄语,与大家共勉。

《中国防痨杂志》作为结核病防治领域唯一的中央性专业学术期刊,承载了中国结核病防治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任,是我国结核病防控、基础研究、临床诊治、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主阵地之一。年是《中国防痨杂志》稳步发展的一年,杂志整体质量、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均有所提高。近年来,编辑部非常重视依靠专家教授组织专题重点号,深入第一线就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与专家共同讨论、反复沟通,年组织发表了9期专题重点号。各个专题重点号中,既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又有知名专家对各专题领域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刻阐述的述评;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也阐明了未来的愿景,使读者对该领域能够获得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具有很好的学术引导作用。

从《中国防痨杂志》1~11期刊登的篇研究论著所展示的我国结核病防治领域研究的部分成果来看,从结核病基础研究、临床诊疗、流行病学研究,到结核病预防控制均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其中,基础研究论文32篇,占论著总数的27.8%,但真正的基础科学研究很少,原始创新的研究更少。原创性论文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抗结核作用机制的研究:如朱琳等首次制备了结核分枝杆菌(MTB)RD16区的特异性抗原Rv重组蛋白疫苗(Rv-IFA),发现其在小鼠体内可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为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发奠定了一定基础;刘海鹏等首次发现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表达增高,在细胞外可增强巨噬细胞对MTB的杀伤作用;凌彦博等首次从基因表达水平探索了中药“复方牛贝消核”提取物的抗结核作用靶标,了解其调控通路,部分阐明了其抗结核的分子机制,为中药现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础。(2)在国内首次探索了部分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如刘银萍等初步发现MTB对丙硫异烟胺耐受与inhA相关;而王前等进一步证实MTB对利奈唑胺耐受可能与23SrRNA编码基因rrl或核糖体蛋白L3编码基因rplC突变相关;宋艳华等也证实注射用抗结核药物氨基糖苷类(Km、Am)和多肽类药物(CPM)耐药与rrs和rpsl基因突变有关。(3)肺结核易感基因方面的研究:王慧琳等发现趋化因子5(CCR5)启动子区rs基因-位基因型GG和等位基因G可降低肺结核患病风险;韩骏锋和吴琦证实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的明显降低与肺结核患病及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本刊发表的绝大多数基础研究论文属于应用性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1)分子诊断技术:主要包括MTB的核酸检测(如交叉引物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法、RNA恒温扩增技术,等等)和耐药基因分析(如荧光定量PCR-探针熔解曲线法、XpertMTB/RIF技术、MTBDRplusV2、PCR-反向点杂交技术,等等);(2)免疫诊断技术:主要评价全血和胸腔积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我国结核病基础科研仍然很薄弱。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必须重视结核病基础科学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技术,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带动临床诊疗和防控水平的整体提高,以科研带动与支持医疗工作,将最新科技成果以最快速度应用于临床,才能促进我国结核病防治事业的飞速发展。

结核病基础研究领域宽泛,但是笔者认为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将体现在下列6个方面。

1.MTB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重点研究MTB的毒力相关因子(DNA、RNA和蛋白质),认识和了解其在感染、潜伏、增殖、致病、持留、播散等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系统阐明MTB的致病机制;另外,要研究宿主从结核抗原致敏到机体免疫应答的各个环节中机体又是如何进行免疫调节和免疫抵抗MTB的。只有清楚地了解MTB和宿主机体的相互作用,才能有的放矢、趋利避害地开发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或疫苗。

2.结核感染与发病易感相关基因的研究:要重视结核免疫调节及免疫调控通路上的结核易感基因的深入研究;对已发现的结核易感基因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系统评估,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结核高风险基因多态性,建立联合检测方法预测结核病易感的高风险人群,以便进行早期监管、预防性干预或防护,这对于结核病疫情的控制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3.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机制及其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这方面仍将是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从药物作用靶分子和药物外排泵入手,深入研究在细菌生长基础上的直接或间接快速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技术和耐药基因检测方法,并且及时将上述2个方向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才能满足对耐药结核病进行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的需求。

4.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将从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治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lctx/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