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云龙微生物与感染论坛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年10月15日第二届云龙微生物与感染论坛在徐州博顿温德姆酒店金龙厅盛大开幕。本届论坛开幕式由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顾兵副教授主持。徐州医科大学郑葵阳校长致本届论坛大会欢迎词。
郑骏年、胡付品、黄英姿、张卫红、苏欣、刘向群、左大鹏和程训佳等8位专家教授分别就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做了精彩的演讲。
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郑骏年教授从基金申请流程、通讯评审、评审专家专注的问题以及评议要求等方面深刻剖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书写的重要性,并且从评审专家的角度分析了标书书写的重点之处。并提出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中标的关键。
医院的胡付品教授分析了我国细菌耐药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并为我们在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与临床沟通方面为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深入挖掘临床数据,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二要主动开展流行病调查与研究;三基于耐药监测数据的做好科研,解决临床疑惑。最后胡教授强调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也是重中之重,及时的临床沟通才能更好地展现更准确的检验结果,提供最有效的临床治疗。
黄英姿教授指出抗感染治疗“重锤猛击”面临的4个误区:
1、不等于尽早使?抗生素;
2、不等于过度使用抗生素
3、不等于广泛覆盖抗生素使用人群
4、不等于使用高档抗生素或者“强效”抗生素。
黄教授指出重锤猛击是策略,不是全覆盖,重锤猛击而不能盲目“锤”,需因人而异即个体化,需要了解可能的病原学,药物的PK/PD,以及尽早的明确病原学诊断,所以重锤猛击:既要猛,也要准。
医院张卫红教授论述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方式,危险因素和危害性,提出多种监测常见的多重耐药菌的方式。就如何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问题,提出了对环境和设备应坚持“先清洁,后消毒”的原则和多种有效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为建立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管控评价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听完胡付品、黄英姿、张卫红三位专家分别就《CHNET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解读和临床的沟通》、《抗感染治疗的“重拳猛击”因人而异》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的细菌感染专题专题演讲后,会议穿插了简短的展台交流和赠书环节。各位提问代表与专家的深切地学术交流将本次会议推向了第一个高潮。
苏欣教授就曲霉菌感染的好发器官问题,详尽讲述了非粒缺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诊断策略。同时指出PCR技术以及GM实验是实验室肺部真菌病的重要的非侵入性检测手段,侵入性手段主要有肺泡灌洗液组织病理学检查,经皮肺穿刺技术活检检测以及组织切除。并通过对临床具体案例的分析为我们介绍了诊断肺曲霉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刘向群教授就侵袭性真菌感染特点及诊断现状、G/GM实验的临床意义、相关指南、G/GM实验联合检测及G/GM实验影响因素等方面作了简要的发言。刘教授认为G/GM实验可实现对发生率逐年增加的重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减少漏诊,降低致死率。
医院左大鹏教授根据侵袭性真菌病的分层诊断方法以及年版EORTC/MSG诊断标准,提出非确定性清晰性真菌病的诊断依据和诊断去想治疗的新理念,着重强调了具体临床医院的数据来参考和最佳临界值的概念,对于儿童的IFD的诊断也给出了相关的诊断意见。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程训佳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一种红细胞内的寄生原虫---巴贝虫的致病性、传播途径、诊断方法、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最后程教授所认为目前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如外周血/骨髓涂片、免疫学检查和基因诊断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寻找更好的诊断方法。
最后,医院、医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施毅教授就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专题做了总结和点评,本场专题汇报在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和参会代表地热烈响应中圆满结束。
会场花絮与专家互动
与会代表全神贯注
台下专家交流
为云龙感染论坛点赞!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发病的原因北京那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