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病瘤刮后的伤口
可用倍的硫酸铜溶液或农用链霉素~毫克5升,消毒后用1::倍式波尔多液保护或抗癌菌剂K84的5倍混合液涂抹,然后用倍硫酸铜溶液浇灌土壤。
1.花叶病
主要通过嫁接传播,在同一果园,修剪、蚜虫、螨类等都可以传播。
在病株周围0厘米范围内,花叶相当普遍。
危害特点:
果实感病后,生长缓慢,开花略晚,果实稍扁,微有苦味。
叶片变黄,但不会变形,只呈现鲜黄色病部或乳白色杂色,或发生褪绿斑点和扩散形花叶。
少数严重的病株,全树大部分叶片黄化,卷叶,大枝出现溃疡。
防治措施:
局部发现病株及时清除销毁。加强管理提高树体分抗病性。
及时防治树上的害虫。
13.木腐病
是老树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
主要危害桃树的枝干和心材,使心材腐朽,呈轮纹状。
被害树树势衰弱,叶色发黄,早期落叶,严重时全树枯死。
防治措施:
减少树体伤口是预防木腐病发生和扩展的重要措施。
14.根结线虫病
连作地发病重,连作期越长发病越严重。
为害特点:
主要是根部形成根瘤。严重时地上部分叶片黄瘦,似缺肥状,长势差或极差。
防治措施:
忌重茬,实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连茬一般发病轻。
鸡粪,棉籽饼等对线虫发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碳铵、硫铵及未腐熟的树叶,草肥则对线虫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使用抗线虫的药剂。
15.实腐病
也叫腐败病,主要为害果实。
病斑多发生在:桃果的顶尖或缝合线处。
危害特点:
初发病时,果面先出现褐色水渍状斑点,继后病斑扩大,果肉腐烂,直达果心。最后病斑失水干缩,但中央不皱缩,较周围隆起,似龟甲状。
干缩的病斑中央污白色,边缘灰黑色,其上密生小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受潮时,分生孢子器上产生白色的孢子角。
病菌侵染枝干,造成枝干枯死或流胶。
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僵果,剪除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
加强果园管理,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注意排水,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伤口,减轻病害。
()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谢花后10天左右喷代森锰锌或菌苯灵,每隔两周喷一次,直至采前一个月停止喷药。
发病初喷:多·霉灵、甲基硫菌灵等。
16.软腐病
传染性较强,温度高湿度大时病害发展很快,4~5天后,病果即可全部腐烂。
危害特点:
果实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后迅速扩大。
~3天后,病果呈淡褐色软腐状,表面长出浓密的白色细绒毛。
几天后,在绒毛丛中生出黑色小点,外观似黑霉。
防治措施:
在采收运输等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
用苯菌灵、脱乙酰壳多糖和氯销铵等药剂浸果有一定防治效果。
17.红叶病
气温在0度以下时,易发病。
危害特点:
春季萌芽期,嫩叶红化,病叶背面红色,叶面粉红色,黄化或脉间失绿。发病重时叶片下边逐渐焦枯,形成不规则的穿孔。
树冠外围上部、生长旺盛的直立枝和延长枝发病较重。
果实成熟延迟,严重时果实出现果顶畸变,味淡。
防治措施:
春季发芽后,喷0.%~0.01%的增产灵1~次,以减轻病情。
刨除丧失结果的重病株,及时喷药防治蚜虫叶蝉红蜘蛛等害虫。
18.煤污病
主要以虫子传播,湿度大、通风透光差以及多刺吸性害虫的桃园发病重。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树枝或果实。
叶面初呈污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霉点,后形成煤烟状物,可布满叶、枝及果面,严重时几乎看不见绿色叶片及鲜美果实,到处布满黑色霉层;影响光合作用,致桃树提早落叶。
防治措施:
①增加桃园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及时防治蚜虫、粉虱及介壳虫。
②零星发生时及时喷药,常用药剂有:苯菌灵,多菌灵,多·霉灵,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视病情防治1~次。
19.根腐病
发病高峰期在春季和秋季。
危害特点:
叶片焦边枯萎,嫩叶死亡,新梢变褐枯死,根部表现木质坏死腐烂,严重时整株死亡。
急性症状:
午后地上叶片突然失水干枯,病部仍保持绿色,4~5天青叶破碎,似青枯状,凋萎枯死。
慢性症状:
初期叶片颜色变浅,逐渐变黄,最后显褐色,干枯,有时呈水烫状下垂,一般出现在少量叶子上,严重时整株发病一段时间后萎蔫枯死。
防治措施:
每年坚持用多菌灵灌施1~次,预防病害发生。
0.裂果
多发生在桃果成熟期。
危害特点:
会出现自果顶到果梗方向发生纵裂或在果顶部发生不规则裂纹。
防治措施:
桃果裂开后没有补救措施,可采取一些栽培管理上的预防措施。
选择不易裂果的品种;
改善通风管理条件;
施足磷肥、少施氮肥等。
1.缩果病
是因缺硼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危害特点:
果实在长到蚕豆大时就会表现出来,由暗绿色变为深绿色,并逐渐呈木栓化斑块而出现开裂,长成畸形果。
叶片厚而畸形,新梢从上向下枯死,枯死部位下方长出侧枝,呈现丛状现象。
防治措施:
缩果病主要是由缺硼引起的,防治上主要是对病株进行补硼来缓解。
二、虫害
1.桃蛀螟
危害特点:
主要以幼虫蛀食危害。
蛀孔处会有黄褐色透明粘胶,周围堆积大量红褐色虫粪,果实易腐烂。
药剂防治:
第一二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和幼虫卵化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可选药剂有灭多威、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灭幼脲等。
.桃小食心虫
危害特点:
以幼虫蛀果危害。
蛀果口常有流胶点,幼虫在果肉里为害使幼果长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
防治措施:
树盘覆盖地膜。
成虫产卵期用药:灭幼脲、氟苯脲等
在卵孵化盛期可选: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
3.桃蚜
危害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
会使叶片扭卷成螺旋状,引起落叶,新梢不能生长,影响花芽形成,削弱树势。
药剂防治:
早春桃芽萌发,越冬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发生期是防治的重点时期。
可选用的药剂:啶虫脒.高效氟氯氰菊酯、抗蚜威、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等。
4.桃球坚蚧壳虫
危害特点:
在枝条上吸取寄主汁液。
密度大时,可见枝条上介壳累累。使树体衰弱,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为害严重时造成枝干死亡。
防治方法:
(1)在成虫产卵前
用抹布或戴上劳动布手套,将枝条上的雌虫介壳捋掉。
()吡丙醚加植物油或噻嗪酮+毒死蜱效果不错。
5.桃红颈天牛
危害特点:
以幼虫在树干蛀道越冬,在皮层下和木质部钻不规则隧道,并向蛀孔外排出大量红褐色粪便碎屑,堆满孔外和树干基部地面。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及时清除被害死枝、死树,集中烧毁。
在6~7月间成虫发生期组织人员捕杀。
幼虫发生期,经常检查枝干,发现排泄粪便寻虫孔用铁丝钩刺幼虫。
()涂白防虫
成虫产卵前,在主干和主枝上刷石灰硫磺混合剂并加入适量的触杀性杀虫剂,硫磺、生石灰和水的比例为1:10:40。
(3)药剂
在成虫产卵期至幼虫卵化期选药剂硫双威、氯氟氰菊酯、虫酰肼、氟苯脲等。
6.桃潜叶蛾
为害特点:
桃潜叶蛾危害
主要是在叶组织内食取叶肉,造成弯曲的隧道,并将粪粒充塞其中,造成早期落叶。
防治措施:
蛹期和成虫羽化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可选药剂有: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氟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氟啶脲等。
7.茶翅蝽
危害特点:
主要是吸食叶片和叶肉,果实被害后,呈现凹凸不平的畸形果,近成熟的果实被害后,受害处果肉变空,木栓化。
防治措施:
结合其他管理措施,随时摘除卵块及捕杀初卵若虫。
在第一代若虫发生期,结合其他害虫的防治,喷以下药剂如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等药剂。
8.二斑叶螨
危害特点:
幼螨、若螨、成螨群集在寄主叶背面取食,受害叶片初期叶脉两侧出现许多细小失绿斑点,随为害程度加深,叶片失绿严重,呈现灰色状并变脆变硬,引起落叶,严重影响树势。
防治措施:
阿维菌素·哒螨灵、杀螨特、四螨嗪等。
来源于中国农资联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