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健康(-03-:21)
“如果不考虑费用、供体因素,按照病情指征来讲,中国每年应有1万人接受肺移植。去年虽然肺供体达到了多例,但仅完成了例肺移植手术,差距非常大。”在3月6医院肺移植中心成立仪式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指出了我国肺移植的遗憾现状。
在黄洁夫看来,我国器官捐献面临三个瓶颈。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社会经济发展上面纳入到国家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这是第一挑战;二是医疗机构人力的建设,可医院和医生很难达到实际需求;三是供体不足,而肺移植却面临着大量的供体浪费。
肺移植是难度最高的脏器移植手术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间质、肺血管及胸膜腔。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医院呼吸中心与肺移植中心主任王辰指出,在严重的空气污染、巨大的吸烟人口、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笼罩下,呼吸系统疾病已经首当其冲的成为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第一大系统疾病。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弥漫性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就会出现呼吸循环不全和衰竭,肺移植是唯一彻底的终极治疗手段。
但在脏器移植中,肺移植是器官移植中的高难度技术,开展规范、高水平的肺移植需要强大的呼吸学科等完备的多学科群来支撑。
“临床上许多肺脏供体被拜拜浪费,大量等待的患者不得不坐以待毙。”王辰指出,中国虽然已经有中心开展肺移植,医院不具备肺移植的规模。当一个肺移植中心每年移植手术低于三四十例时,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磨合、掌握熟练技术、轻松配合的团队。
肺移植中心应运而生,形成形成呼吸疾病全程医疗体系
为了提高我国呼吸疾病的治疗水平,挽救更多终末期呼吸疾病患者的生命,医院肺移植中心于日前正式成立。
王辰指出,医院肺移植中心的成立可让更多的呼吸病患者绝处逢生,标志着医院已经构建起从以控烟为代表的早期预防干预,到以肺移植为代表的终末期极致治疗的呼吸疾病全程医疗体系。
担任医院肺移植中心副主任,肺移植科主任的是被誉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医院副院长陈静瑜。作为人大代表的陈静瑜,在大会还没开幕时,就在医院做了两台肺移植手术,也因此被媒体称为“手术台边的人大代表”。
陈静瑜告诉记者,中国的器官捐献和移植已经走在非常高的高度,发展很快。这对肺移植医生来讲,是非常有利的契机。“加盟医院肺移植中心是我的第二次创业,通过前两天与医院团队的手术配合,真实感受到,在医院这样国家级的平台上,将会使肺移植工作的开展迈上一个新台阶。”记者了解到,7日陈静瑜将在医院进行来京后的第三台肺移植手术。
除了技术层面的提升,王辰院长还表示,医院下一步将在肺癌方面重点发力,肺移植技术是呼吸学科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真正给国家带来希望的是整体的呼吸学科的发展。面对巨大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群体,呼吸学科承担的任务很重,我们国家的呼吸病学科面临的严峻形势,医院应该承担这方面的责任,为国家发展好呼吸学科。
同时,黄洁夫也为医院的肺移植工作提出了目标:把肺移植做到世界第一,并突破北京市在器官捐献落后的局面。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