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患者男性,65岁,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周脓肿造成口底多间隙感染,双侧下颌下、舌下及颏部均有弥漫性肿胀,并波及面颊及颈部;皮下可扪及捻发音;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此时最佳的处理措施是
A.气管切开
B.穿刺抽脓
C.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D.局部理疗
E.广泛切开引流
答案:E答案解析
口底间隙蜂窝组织炎如肿胀范围广泛,或已有呼吸困难现象时,应作广泛性切开引流。如为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口底蜂窝组织炎,肿胀一旦波及到颈部及胸前区,皮下出现捻发音时,应按皮纹方向多处切开,达到敞开创口,改变厌氧环境和充分引流的目的。若有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症状时应及早行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2.6、男性,12岁,口底部广泛性水肿2天。检查:水肿范围上及面颊部,下至锁骨水平,皮肤灼热、红肿发硬、压痛明显、呈凹陷性水肿,并可扪及捻发音。此病的诊断应是
A.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
B.口底多间隙感染
C.颈部多间隙感染
D.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
E.双侧下颌下间隙感染
答案:D答案解析
此题正确答案应是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其特点是:口底、面颊部、颈部下至锁骨水平广泛水肿,皮肤红肿坚硬,有可凹性水肿,并可扪及捻发音。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与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区别主要是前者以厌氧、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肌肉腐败坏死,皮下组织明显软化,有气体存在因此触之有捻发音,后者是以肿胀范围广泛、坚硬为主。
3.7、某患者因左下第一磨牙急性根尖脓肿造成左下颌骨急性中央性骨髓炎,疼痛剧烈,左侧前磨牙及磨牙松动,牙龈红肿,龈袋溢脓,以下治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B.局部超短波理疗
C.拔除左下第一磨牙,其余松动牙尽量保留
D.若引流不畅,可考虑凿去部分骨外板
E.形成骨膜下脓肿时应尽早切开引流
答案:C答案解析
中央型颌骨骨髓炎急性期要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拔除松动牙,广泛切开引流脓液,则炎症可消散。中央骨髓炎可在急性炎症后1~2个月手术,此时大块死骨已形成,且从正常骨组织分离,较易彻底摘除游离死骨。若拖延治疗,脓肿自行穿破或切开引流不畅,则化脓病变在颌骨内缓慢进行而进入慢性期。此时患者全身及局部症状缓解,口内或颌面部有瘘管长期流脓,有时混杂有小块死骨,探查瘘管可触及粗糙骨面或活动死骨块,严重者有大块死骨形成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咬合错乱及面部畸形。死骨未根除,病变可迁延数月或数年,一旦瘘管阻塞,炎症又可急性发作。松动牙应该一起拔除。
4.8、某患者右下阻生智齿反复肿痛1年余,1周来右面下部出现肿胀伴开口受限,X线片示8近中阻生,下颌升支弥漫性密度增高,其中可见局限性骨质破坏灶,升支外侧皮质无明显破坏,但密质骨外侧有骨质增生,可能的诊断为
A.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B.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C.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D.颌骨结核
E.成骨肉瘤
答案:B答案解析
升支外侧皮质无明显破坏,但密质骨外侧有骨质增生(提示有损害和增生)。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多为牙源性,其中又以下颌智牙冠周炎为最多。炎症侵犯下颌骨的骨膜,发生骨膜炎,形成骨膜下脓肿,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慢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腮腺咬肌区呈弥漫性肿胀,局部组织坚硬,轻微压痛,无波动感。病程延续较长而不缓解,或缓解后再反复发作。由于炎症侵犯咬肌,多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进食困难,全身症状一般不严重。X线片上可见病变区骨密质破坏,骨质稀疏脱钙或者骨质增生硬化。
5.9、男性,40岁,右下颌剧烈牙痛并放射至耳颞部,同侧面颊部明显红肿、疼痛、下唇麻木、张口受限5日。体温39.6摄氏度,右下颌体、颊部弥漫性红肿,触痛明显,张口2cm,46残根,叩痛明显,48~42松动Ⅱ°,龈袋溢脓,白细胞总数18×/L,中性粒细胞90%,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B.颊间隙感染
C.咬肌间隙感染
D.边缘性骨髓炎
E.中央性骨髓炎
答案:E答案解析
根据病历所描述的主要症状和临床检查,非常明确地显现出一个牙源性感染导致牙槽感染导致下颌骨中央性骨髓炎并伴全身中毒症状的病理过程。单从多个牙齿松动一点上,就可区别其他备选答案。
6.10、某舌癌患者因术后放疗造成患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并继发感染,局部反复肿胀,伴剧烈疼痛,以下治疗措施中,哪项是不适当的
A.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B.高压氧治疗
C.理疗
D.局部冲洗,保持引流通畅
E.在健康骨质范围内施行死骨切除术
答案:C答案解析
放射性颌骨坏死治疗原则:①全身治疗控制感染;给予镇痛剂。增强营养,输血;高压氧。②局部治疗死骨在未分离前,每天冲洗(低浓度过氧化氢或抗生素液)。骨钳分次逐步咬除死骨,已分离后的死骨予以摘除,口腔黏膜与皮肤被放射线累及部分,也可一并切除。感染期进行理疗容易使感染扩散。
7.11、患者男性,28岁。右颈部淋巴结结核,下列哪种药物对治疗无效
A.青霉素
B.链霉素
C.异烟肼
D.利福平
E.乙胺丁醇
答案:A答案解析
常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等等。
8.12、男性,50岁,左耳垂后下肿胀、破溃后有脓液流出,其中可见针尖大小淡黑色颗粒,经化验为硫黄颗粒。对于该病最有效的药物是
A.大环内酯类
B.青霉素族
C.喹诺酮类
D.氨基糖苷类
E.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答案:B答案解析
颌面部放线菌病引起的慢性感染以20~45岁男性多见。临床上病变皮肤变软,形成多处小脓肿。自溃或切开后流出浅黄色黏稠脓液,其中可查出硫磺颗粒。治疗此病首选大剂量青霉素。
9.三、A3/A4-1、患者,男性,35岁。上唇部肿胀疼痛3天,伴发热症状,肿胀的唇部皮肤与黏膜上出现多数的黄白色脓头,破溃后溢出脓血样分泌物,病变区呈紫红色,体温38.5℃。、根据上述症状,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上唇脓肿
B.上唇疖
C.上唇痈
D.慢性唇炎
E.过敏性唇炎
答案:C答案解析
痈好发于唇部(唇痈),上唇多于下唇,男性多于女性。初期肿胀的唇部皮肤与黏膜上出现多数的黄白色脓头,破溃后溢出脓血样分泌物,脓头周围组织亦有坏死,坏死组织溶解排出后,可形成多数蜂窝状腔洞。继之,腔洞之间皮肤、黏膜或皮下组织亦可发生坏死,致使整个痈的病变区上层组织呈紫红色,痈周围和深部的组织则呈浸润性水肿。
10.、此部分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
A.大肠杆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变形性链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案:E答案解析
面部疖痈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11.、此病变最易引起全身并发症的原因为
A.病原菌毒力较强
B.此部位静脉常无瓣膜
C.颜面表情肌的运动
D.颜面部血液循环丰富
E.以上均是
答案:E答案解析
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面部疖痈最易发生全身并发症。这是由于疖痈的病原菌毒力较强,上唇与鼻部“危险三角区”内的静脉又常无瓣膜,颜面表情肌和唇部的生理性运动易使感染扩散等因素所致。
12.、该病变可引起的并发症,除外
A.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B.败血症
C.脓毒血症
D.高热常在39℃以上
E.颌骨骨髓炎
答案:E答案解析
当感染侵入面静脉发生静脉炎及血栓形成时,静脉回流受阻,可出现颜面广泛水肿、疼痛。感染沿无瓣膜面静脉逆行,则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全身高热、头痛,直至神志不清。若同时发生脑膜炎、脑脓肿,则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项强直、血压升高、呼吸深缓、惊厥、昏迷等脑膜激惹、颅内高压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体征。细菌随血循环扩散,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高热(常在39℃以上)呈稽留型或弛张型。
13.、该患者的治疗方案中,不恰当的是
A.限制唇部活动
B.全身应用抗生素
C.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D.早期挤压、挑刺或切开引流
E.高渗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
答案:D答案解析
严禁挤压、挑刺、热敷或用苯酚、硝酸银烧灼,以防感染扩散。唇痈还应限制唇部活动。
14.2、患者,男,35岁。针对为左侧下颌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该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有瘘管形成
B.死骨形成后,可从瘘孔排出死骨片
C.瘘管用探针检查可触知骨面光滑
D.全身症状不明显
E.瘘管溢脓
答案:C答案解析
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瘘管形成和溢脓;死骨形成后,可从瘘孔排出死骨片;瘘管用探针检查可触知骨面粗糙。全身症状不明显,进食、睡眠正常。
15.、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中,不恰当的是
A.前者感染来源以龋齿继发病、牙周膜炎、根尖周炎为主,后者感染来源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
B.前者可表现可以是局限的,但以弥漫型较多,后者可表现多为局限的,弥漫型较少
C.前者及的牙多数松动,牙周有明显的炎症,后者病源牙多无明显炎症和松动
D.前者病变多发生在下颌角及升支,很少波及颌骨体,后者病变多在颌骨体,也可波及下颌升支
E.前者病变可累及松质骨,后者很少破坏松质骨
答案:D答案解析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病变多在颌骨体,也可波及下颌升支;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病变多发生在下颌角及升支,很少波及颌骨体。
16.、该患者的治疗方法中,恰当的是
A.及早拔除病灶牙
B.切开引流
C.摘除死骨,清除病灶
D.全身支持疗法
E.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答案:C答案解析
颌骨骨髓炎进入慢性期有死骨形成时,必须用手术去除形成的死骨和病灶后方能痊愈。慢性中央性骨髓炎病灶清除以摘除死骨为主;而及早拔出病灶牙是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切开引流是脓肿的治疗方法;颌骨骨髓炎急性期需要全身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控制感染。
17.3、患者,女,43岁,1周前右上第一前磨牙开始咀嚼痛,伴有右侧眶下区肿痛3天。检查见右眶下肿胀明显、右上第一前磨牙深龋,髓腔暴露,叩诊(+++),前庭沟肿胀,压痛,有波动感。、根据上述症状,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根尖周炎
B.慢性根尖周炎
C.急性牙髓炎
D.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E.根尖周炎伴眶下间隙感染
答案:E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的描述,起初是咀嚼痛,后伴有眶下区肿胀、压痛,检查患牙有龋坏,叩诊(+++),可诊断为根尖周炎伴眶下间隙感染。
18.、如该患者在2天前来就诊,对该患者最佳的处理是
A.开髓拔髓、引流
B.穿刺
C.局部热敷
D.拔除患牙
E.仅口服抗生素
答案:A答案解析
此患者的处理应是开髓拔髓、引流,解除患者的感染源,缓解局部压力。
19.、如此感染继续扩散,形成蜂窝组织炎,可并发
A.脓毒血症
B.败血症
C.上颌窦炎
D.下颌升支中央性骨髓炎
E.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答案:E答案解析
眶下间隙感染向上可向眶内直接扩散,形成眶内蜂窝组织炎,亦可沿面静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20.、如行切开引流,切开应选择
A.眶下皮肤垂直切口
B.眶下皮肤横行切口
C.前庭沟波动最明显处纵向切口
D.前庭沟波动最明显处横向切口
E.拔除患牙,牙槽窝引流
答案:D答案解析
眶下间隙蜂窝组织炎阶段可从局部外敷中药及针对感染病灶牙的处理着手;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作切开引流术。按低位引流原则常在口内上颌前牙及前磨牙区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做切口,横行切开黏骨膜达骨面,用血管钳向尖牙窝方向分离脓肿,使脓液充分引流,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留置橡皮引流条。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VIP全程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