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C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诊断没有金标准,因此C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的难点和重点。
特别是一些小肠感染性疾病,可能出现类似的临床表现和内镜特征,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仔细进行鉴别诊断。
医院的杨红教授,在长沙炎症性肠病临床焦点论坛上,介绍了“误诊为CD的小肠感染性疾病”。
先介绍一个病例:
患者男性,47岁,年4月18日饮过夜饮品4小时后脐周阵发绞痛,VAS5-6分,伴腹泻,褐色糊状便,4-5次/日,每次ml。
4月22日,出现暗红色血便,3~8次/日,每次~ml,仍有腹痛。
血常规:WBC13.47×/L,NEUT%82.1%,HGBg/L,PLT×/L。
肝肾功能:Alb34.4g/L,GGT.7U/L,ALP.5U/L,TB16.4μmol/L,DB7.7μmol/L,Cr69μmol/L;ESR98mm/h,CRPmg/L。
粪便常规:红黄色软便,可见红白细胞。粪便培养未见沙门菌及志贺菌。
临床处理:予禁食水、抑酸、补液、止血、喹诺酮类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
5月6日,进行胃镜检查。胃镜发现:胃底、胃体、胃窦多发黏膜破溃、自发出血伴小血肿,胃黏膜表面弥漫性充血水肿,表覆较多血性液体。食管、十二指肠黏膜未见异常。
5月9日,进行结肠镜。进镜至直乙交界处,可见弥漫性黏膜充血水肿,多发糜烂、出血斑,散在深凿样不规则溃疡,可见自发性渗血。
病理结果:(直肠)结肠黏膜呈急性及慢性炎,隐窝结构紊乱,可见隐窝炎及隐窝脓肿。免疫组化:CMV(-);原位杂交:CMVISH(-),EBERISH(-)。
临床处理:继续积极抗感染,积极行黏膜培养:细菌、真菌(-)。黏膜病理请细菌室教授阅片发现:革兰阳性芽孢杆菌
患者恢复半流食,体温正常,无明显不适,大便1次/日,黄色成形便。序贯口服甲硝唑出院。
出院诊断:感染继发性血管炎可能性大,芽孢杆菌感染可能性大,胃结肠受累,胰腺炎,胆管受累不除外。
年12月14日,进行肠镜检查,发现升结肠轻度黏膜充血,黏膜修复期改变;余结肠、直肠弥漫性黏膜修复期改变,多发白色瘢痕和炎性息肉,未见活动期溃疡改变。
年1月,无明显诱因再发少量便血2天,无腹痛、里急后重等,医院直肠镜:直肠中下段充血水肿明显,表面糜烂、溃疡。予美沙拉嗪栓剂治疗后症状缓解。
年3月14日,因2次黄色稀便自服甲硝唑,至3月30日开始腹泻,4-5次/天,约ml/次,为红褐色糊状便,伴脐周钝痛,VAS1-2分,便后缓解。
炎症指标:hsCRP12.80→50.48mg/L,ESR51→82mm/h。
粪便常规+OB:大量红、白细胞,OB(+);细菌培养: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真菌涂片、抗酸染色(-)。
血CMV、EBV、T-SPOT.TB、肥达外斐试验(-);G试验→79.5pg/ml,GM试验0.43pg/ml,ANCAP(+)1:20,PR3-ANCARU/ml。
小肠CT重建:结肠管壁增厚,结肠袋消失,呈铅管样改变,增强扫描见受累肠管黏膜面异常强化,系膜侧小血管影增多;考虑可符合炎性肠病(结肠病变处于活动期);胰腺萎缩。
年4月28日,行结肠镜,见回肠末端黏膜正常,回盲部、结肠多发弥漫充血、浅溃疡形成,降结肠、直肠黏膜部分正常。
结肠活检细菌涂片/培养、真菌涂片/培养、抗酸染色、奴卡菌染色(-)。
结肠镜病理:小肠黏膜、结肠黏膜显急性及慢性炎,可见炎性渗出物、坏死物伴肉芽组织形成。CMV(-)、EBERISH(-);PAS染色、抗酸-TB、六胺银(-)。
临床处理:入院后予安素肠内营养支持,继续口服美沙拉嗪、肠道益生菌。使用亚胺培南、头孢美唑+甲硝唑抗感染,自5月2日起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腹痛、便血基本同前。
经MDT讨论及专业组查房,考虑感染性肠炎不能解释病情全貌,综合目前临床表现考虑炎症性肠病可能性大,建议加用激素控制病情。
自年5月6日开始,使用泼尼松60mgqd口服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腹泻、便血改善,炎症指标下降。
出院门诊随诊,激素规律减量,目前激素已减停。
修正诊断:感染继发系统性血管炎,IBD不除外。
(病例结束)
这个病例带来的思考-感染不仅仅累及结肠
◆目前对小肠疾病认识相对不足
◆小肠病变检查相对困难
◆影像学诊断黏膜病变敏感性低
◆活检标本不易检出病原体
◆重复评估,患者常常依从性不足
一、
认识小肠感染-病毒
常见的病毒:腺病毒,杯状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诺沃克病毒,CMV,EBV。
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绒毛缩短,吸收障碍;水样便;发热。
二、
认识小肠感染-细菌
常见的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耶尔森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气单胞菌,难辨梭芽孢杆菌。
临床表现:侵犯肠壁、产生毒素、片状假膜;发热;腹泻;腹痛;便血。
耶尔森菌感染
肠道表现:肉芽肿性回肠炎、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外表现:结节性红斑,反应性关节炎
治疗: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
空肠弯曲菌
肠外表现:Guillain-Barresyndrome,反应性关节炎,心血管并发症
治疗:喹诺酮类
欧洲胃肠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
中国常见空肠弯曲菌感染,耶尔森菌感染率0.5%左右。
三、
认识小肠感染-真菌
常见的真菌:组织浆菌,球孢子菌。
多发生于免疫缺陷个体,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腹痛。
组织浆菌:回肠末段/结肠受累,治疗使用两性霉素B
环孢子菌:小肠受累,治疗使用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
四、
认识小肠感染-寄生虫
常见的寄生虫包括:溶组织内阿米巴,兰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类圆线虫病,旋毛虫病。
鞭毛虫
临床表现:脂肪泻、腹胀、发热,吸收不良、体重下降。
组织学:绒毛缩短、固有层炎症高度近润、黏膜检测贾第虫滋养体。
治疗:甲硝唑。
隐孢子虫
临床表现:胃、回肠末段、结肠均可受累,非特异炎症,上皮表面可见其存在;
治疗:硝唑尼特
溶组织内阿米巴
临床表现:表现烧瓶样溃疡,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受累,潜伏期可以数年。
治疗:甲硝唑,巴龙霉素及双碘喹啉。
蠕虫
临床表现:腹痛、便血、嗜酸细胞增高,小肠和结肠受累。
总结
◆中国IBD诊断和治疗共识中,提出IBD的诊断没有金标准;
◆感染与IBD,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应高度重视患者的随访;
◆用药应抱着“谨慎的态度”;
◆重视多学科合作
作者:沈水来源:IBD学术情报官
携手消化,天天干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