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肺预防系列3如果气溶胶传播病毒,谁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1-9-11 14:35:52   点击数:
 

年2月4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明确的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中主要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其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年2月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防疫专家强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气溶胶可能传播,同日,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第44号医院检验科技师,追踪流行病学情况,该医生曾接触确诊病例的血液标本。什么因素导致离体的血液标本仍具有传染性,会是气溶胶吗?

1.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aerosol)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简单说,气溶胶就是若干微小固体粒子或液体小质点均匀分散在气体里形成的一种混合物。直径在微米以内的含有微生物或来源于生物性物质的气溶胶成为生物气溶胶(bioaerosol),这类气溶胶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吸附细菌和病毒等。根据有关文献报道,生物气溶胶不仅能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哮喘、过敏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而且还能引起健康人的血压显著升高,导致不可逆的慢性肺功能减退。

2.喷嚏的威力有多强!

通常日常生活中,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将一个喷嚏可将数以亿计的病毒通过呼吸道强劲的压力喷射出来,大于微米的飞沫很快就落在1-3米的距离内,而气溶胶却可以飘散在9-10米内的空气中。对于气溶胶而言,粒子越小,表面能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可以吸附大量微粒包括细菌和病毒,但由于有强大催化作用,细菌和病毒很快死亡。液态气溶胶(比如水与空气混合)携带病毒的可能性较大,但很容易被大气流动带走,并且很容易被空气中其他微粒凝聚沉降。较大的气溶胶微粒,能吸附病毒并下沉到较低空间,如果吸入人体,病毒浓度足够高可以引起感染。

3.那些人是气溶胶感染的高危人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三版)》特别指出部分患者,尤其是危重型患者,会有病毒血症。病毒血症时的血液标本,有传染性。对比之前版本,新版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已将急性期血液标本不再作为每个病例必须采集标本种类;同时增加了眼结膜标本和大便标本作为非典型新冠肺炎病人标本采集类型。

近距离接触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医生,放射科检查技师,检验科标本检测人员可能是气溶胶传播高危人群。

医生在检查病人(查房)必须按规范进行防护。

冠状病毒肺炎查房医生

检验人员每日处理新冠肺炎病人大量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处理这些感染性标本时,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一旦吸入极易发生实验室感染,那么检验医生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放射科医生进行(X线胸片及CT)检查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4.检验过程中,如何做好防护?

在检验过程中可能产生新冠病毒感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有哪些?首先轻度(10个颗粒):玻片凝集试验、倾倒上清、火焰上灼热接种环、抽取培养液。其次中度(11~个颗粒):离心沉淀前后注入、倾倒、混悬菌液;菌液滴落在不同表面上;用注射器从安瓿中抽取菌液;接种环接种平皿、试管或三角烧瓶等;打开培养容器的螺旋瓶盖;摔碎带有培养物的平皿。最后重度(个颗粒):离心时离心管破裂;打碎干燥菌种安瓿;打开干燥菌种安瓿;搅拌后立即打开搅拌器盖;注射器针尖脱落喷出菌液;刷衣服、拍打衣服等。

在检验过程中哪些操作可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1、减少热接种环放入菌液中产生气溶胶,可用两个接种环轮换使用。2、混匀微生物悬液时,用旋转式转动代替左右摇动,可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摇动时不要悬液弄湿试管塞,最好在试管塞外再包一层消毒纸巾,以防止气溶胶外逸。3、含有病原体微生物液体的离心:离心引起的实验室相关感染相对较少,但有一种事故经常使许多人暴露于感染性病原微生物,那就是在离心过程中没有意识到的气溶胶释放,由于离心后离心管内形成大量的气溶胶。因此样本的离心工作必须在开放实验室内进行,真空采血管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或在离心机中静置30分钟真空血后才能打开。

5.一般公众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吗?大概率不会

气溶胶通常产生在牙科治疗,气管插管,肺泡灌洗,高速离心这些步骤时。人打喷嚏时通常产生大小颗粒不等的飞沫,飞到1.5-3米的距离后落地。如果喷嚏产生携带病毒的气溶胶,也会因为水分蒸发而引起病毒外膜脱水而死。如果病毒气溶胶与PM2.5雾霾颗粒结合,由于气漩和结合的电荷作用而破坏病毒毛刺结构,从而使病毒失去入侵能力。如果新冠病毒能随气溶胶到处传播,反推一下,那么咽试子核酸检测应该很容易得到阳性吧,事实上不是这样。

那么,是不是有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地方就存在感染风险?有句著名的话是“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通过存在新冠病毒的气溶胶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在身边无患病的病人时,是不会被感染的。

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有不少,如果说打喷嚏能产生带有活性病原体的气溶胶的话,结核杆菌、麻疹病毒、水痘病毒早就杀死了我们人类。黄金原则还是戴口罩,不去密集场所,洗手,脏手不摸眼鼻口。

所以了解气溶胶的知识,掌握其特点和规律,我们就不会恐慌,并能有效防控。即使做不到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医务人员只要是过硬的无菌操作观念才是我们保护自己的关键法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jbby/1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