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肺功能报告的6大常见误区,你犯过吗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1-7-20 10:52:28   点击数:
 

病例导入:

邓某,男,67岁。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渐有活动后气促,常于天气变化时加重。近2周咳嗽、气促加重,休息及吸氧后可缓解,无端坐呼吸。既往无双下肢水肿史,有吸烟史0多年,每天2包,已戒年。查体:桶状胸,双肺呼吸活动度减弱,双肺呼吸音弱,双肺未闻及湿性啰音。行肺通气功能检测和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其数据结果如下表:对一张合格的肺功能检测结果,我们应该如何去下报告,以及如何用于诊断疾病和评估病情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要做肺功能的最主要目的。下面咱们就结合这份病例来聊聊有关肺功能最常见的误区。

一、这张检测结果,

你下的肺功能报告是什么?

这份病例数据结果显示,FEV?/FVC为44.8%预计值,其值小于92%预计值,提示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基础FVC是2.55L,占预计值76.2%,小于80%预计值,提示有容量受限,具有限制性通气障碍;基础FEV?为0.85L,占预计值.%,结合肺通气功能的严重程度分级,属于“极重度”。

也就是说,这基础肺通气功能的结果是同时存在阻塞性和限制性的“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因此,最后给这份肺功能下的报告结论是:“极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真的是这样吗?非也!如果你是这样出报告就犯了一个误区,说明自己对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假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判定标准还认识不足。为什么?请看这个病例经过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的数据。舒张试验后的FVC上升至97.0%预计值,此值大于80%预计值,已恢复至正常,说明舒张前FVC的下降并不是真正的肺容积受限,而是由于患者气流阻塞,气体闭限,功能残气量增加所致,实际上并不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因此,这个肺功能报告的最终结论是——1.极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并非是含有“限制性”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就非常容易下错报告。二、这个患者属于慢阻肺吗?

从肺功能检测结果可以看到,舒张试验后FEV?上升了52.9%(改善率>12%),绝对值增加mL(>mL),提示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的反应较好,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提示患者的气道阻塞有一定程度的可逆性,但尚不能恢复至正常,仍有气流受限的表现,即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结合病史特点,符合慢阻肺的肺功能改变特征。

三、属于慢阻肺气流受限的哪一级?

首先,我们来温习一下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级:

这个患者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基础FEV?是.%,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上升至50.9%,肺通气功能的结论是“极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那么,这个患者是属于慢阻肺气流受限的哪个严重程度?极重度、重度还是中度?

要想做出正确判断,我们就要知道肺通气功能和慢阻肺的严重分级的区别:

肺功能损害程度有别于慢阻肺的气流受限程度,前者为肺功能损害分级,后者为疾病的严重程度分级,肺功能损害程度不等同于疾病的严重程度,而且肺功能的严重级别是根据支气管舒张前的FEV?%,而慢阻肺气流受限的严重级别是根据支气管舒张后的FEV?%。

这个患者经过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由.%上升至50.9%,因此,他的慢阻肺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级是“中度”,并非是重度,也不是中重度或极重度。

不止于此,在签发肺功能报告,以及利用肺功能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的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常常还存在不少误区。

小界这次将邀请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生成给大家带来《看肺功能报告最常见的六大误区》。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jbby/11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