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女性,1年前在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食管)鳞状细胞癌Ⅰ‐Ⅱ级。术后1个月按“奈达铂mgd1+氟尿嘧啶0.75gd1~3”方案化疗,10个月前开始放疗,9个月前按原方案行辅助化疗3周期。复查CT示:两肺多发斑片影,考虑感染性病变;纵隔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积液;食管癌术后,未见其余特殊。1个月前中旬出现轻度声嘶,大量饮水时可出现呛咳。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基本情况
患者,女,76岁,身高cm,体重42kg,体表面积1.42m2。患者自诉1年前出现吞咽困难,医院,行胃镜及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癌,当月在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食管)鳞状细胞癌Ⅰ‐Ⅱ级。术后1个月按“奈达铂mgd1+氟尿嘧啶0.75gd1~3”方案化疗,10个月前开始放疗,9个月前按原方案行辅助化疗3周期。复查CT示:两肺多发斑片影,考虑感染性病变;纵隔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积液;食管癌术后,未见其余特殊。1个月前中旬出现轻度声嘶,大量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无咳痰,无胸闷、憋气,无畏寒、发热。为进一步治疗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睡眠、精神、饮食稍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无特殊不良嗜好,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5mmHg。KPS评分为80分,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脏听诊(-),腹平软,可见一术后瘢痕,无压痛、反跳痛。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7×/L,红细胞计数3.56×/L,血红蛋白g/L,中性粒细胞计数5.1×/L,血小板计数59×/L。查血生化:谷丙转氨酶34U/L,谷草转氨酶36U/L,肌酐78μmol/L,尿素氮7.3mmol/L,尿酸μmol/L。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4.1ng/ml,糖类抗原12‐.10U/ml,糖类抗原19‐﹒58U/ml。电子喉镜结果示:左声带变形、固定中间位。胸腹部CT示:食管癌术后改变;右肺陈旧性病灶,左侧胸腔积液;腹膜后多个结节影;左侧输尿管上段稍扩张。
食管癌术后T3N1M0Ⅲ期。
入院第6天复查血象结果:白细胞计数5.7×/L,血红蛋白g/L,入院第9天患者诉今晨上腹部疼痛,查体:上腹部可及一横条形压痛区,无反跳痛。余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考虑为胃肠道痉挛所致,注射山莨菪碱后腹痛缓解。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0.5×/L,血红蛋白99g/L,中性粒细胞计数0.1×/L,血小板计数20×/L。入院第10天患者复查血尿淀粉酶均正常。入院第10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3×/L,中性粒细胞计数0.5×/L,血小板计数20×/L。继续给予G‐CSF和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
药学监护要点
1﹒化疗药物的器官毒性监护
奈达铂有较强的骨髓抑制作用,并可能引起肝、肾功能异常。应用本品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并密切注意患者的全身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停药并适当处置。奈达铂配制时,不可与其他抗肿瘤药混合滴注,也不宜使用氨基酸输液,pH5以下的酸性输液(如电解质补液、5%葡萄糖输液或葡萄糖氯化钠输液等)。临用前,用0.9%氯化钠溶解后,再稀释至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应少于1小时,滴完后需继续点滴输液0ml以上。使用时应注意不与紫杉醇混合或通过同一条静脉同时给药;并且使用过程中应做避光处理。
紫杉醇脂质体用药期间应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