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底,我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期间,一天接到堂兄的“我父亲快不行了,医院,心衰、呼吸衰竭,已经告病危了!医院,想回家,最后再找你看一下。”
堂兄知道我之前治疗过危重病人,所以想请我给看看。我等儿子他填完高考志愿(北京先填志愿,再高考),立即赶回老家黄冈。
我回老家刚进村时,就听见村头妇女在议论:“这次秋平回来,也救不了。”
我一进堂兄家,就看见骨瘦如柴的堂伯父躺在堂屋左下方的竹床上,余家族谱的亲戚都来送他最后一程,准备后事。
堂伯父(75岁)半靠卧在竹床上,不断呻吟,时有咳喘无力,说话语声低弱、时有停顿。见到我后眼中含泪,同时流露出一丝希望。
1
病史:低热伴咳喘2月余,年4月起病,先在当地治疗无效,医院住院治疗,曾经抗生素等治疗无效,反而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心衰、呼吸衰竭,医院高度怀疑肺部有肿瘤合并感染。既往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
症状:呻吟不断,半躺于床上,不能平卧;
发热,稍有恶风,无汗,无头身疼;
咳逆,气短乏力,动则气短,喘息,痰多白沫,无力咳出;
纳差,食入则嘈甚,口咸,口渴多饮温水;
下肢稍肿,尿黄而无力,夜尿频。
大便稀日解3-4次,不臭。
舌诊:舌质暗红,苔厚黄浊腻。
脉诊:脉浮弦而无力,两尺脉弦长而弱。
我初诊据其:脉浮弦无力,尺弱,腹泻,恶风,发热,辩证为少阴阴阳两虚,肾不纳气,肾水上泛,兼太阳中风。
拟方桂枝加附子汤加味。
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黄芪30g
人参10g补骨脂30g陈皮6g苏子10g
山萸肉30g生姜10g大枣15g炙甘草6g
五味子6g麦冬10g炮附片30g
一付,水煎分三次服。
服后气短乏力稍有好转。
2
二诊:症见持续低热,午后夜间为甚。怕热,不怕冷,口渴喜饮。
咳逆,痰多白沫有咸味,乏力气短,动则尤甚。
纳差,食入则胃嘈杂,大便稀溏,尿无力。
左右脉关弦细,两尺均弦长而弱。
辨证分析:
1、肺部真菌感染,左关脉弦细,长期发热,以午后夜间为甚,食入胃中嘈杂甚,为少阳邪热未去;
2、经抗生素等治疗两月余,右关弦细,纳差,大便稀溏,咳嗽有泡沫稀痰,辨为脾胃与肺阳受损,肺脾虚寒;
3、左右两尺弦长而弱,痰多白沫、味咸,乏力气短,动则尤甚,尿无力,为肾阴阳两虚,肾不纳气,肾水上泛;午后夜间低热甚,怕热不怕冷,肾阴虚更重;
总结:少阳邪热未去,脾肺虚寒,肾阴阳两虚(肾阴虚为重),肾不纳气,肾水上泛。
拟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金水六君煎、人参蛤蚧散加细辛、五味子出入。
柴胡15g黄芩10g桂枝10g炙甘草6g
干姜5g天花粉12g生牡蛎20g清半夏30g
陈皮10g苏子15g细辛5g五味子10g
红参25g蛤蚧12g山萸肉30g
山药30g当归15g
一付,水煎分三次服。
方中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透少阳邪热,兼顾脾肺虚寒,仿金水六君煎意,以苏子、半夏、陈皮加细辛等温饮化痰顺气,以山萸肉、当归、人参、蛤蚧、五味子等补肾纳气平喘。
3
三诊:服一付,热退。气短乏力持续好转,纳增,胃中嘈杂好转,仍有阵发性咳逆,胸闷甚,痰多白沫,大便稀而秽臭。
右脉弦细劲,左脉弦,两尺弦长。
舌质红苔中根黄浊厚腻。
根据其有冠心病、胸闷、痰多、苔厚腻等,判断其兼有痰浊痹阻胸阳,故守上方加全瓜蒌30g,薤白15g,三付,日一付。
伯父服药后病情一天天明显好转,前后治疗一周,基本痊愈,能下床活动,饮食、大小便基本正常,休力尚弱。临返京之日,伯父站在桌旁,拉住我的手,眼中含泪,感激不尽……
后期通过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