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学品滥用、辐射、以及各式各样的食品添加剂等一系列问题的不断出现,“过敏”也成为了人类健康的又一大“杀手”。
据统计,全球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已达22%,我国发病率已超过20%。过敏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每年的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今天就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啦,过敏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什么是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身体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由本来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引发,对人体产生轻重不等的危害。过敏性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过敏性疾病有哪些表现
过敏性疾病多为全身性疾病局部发作,表现在不同部位则是不同疾病。并且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表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鼻炎,哮喘)可能随年龄增长而恶化。
1.在呼吸道可发生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鼻窦炎与鼻息肉等;
2.在眼耳部有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3.皮肤过敏有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湿疹、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
4.在消化道可发生过敏性胃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此外还有药物过敏,严重的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等。
3.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由两对以上基因共同作用造成,无显性和隐性之分,每对基因作用较小,但有积累效应。
父亲患此病,下一代患病概率约为40%;而母亲患此病,下一代患病的概率约40%—60%;如父母均患此病,下一代的患病概率可达70%。同时所处环境对过敏性疾病也有很大影响。
4.如何正确应对过敏性疾病
面对过敏性疾病,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诊断和治疗。对于如何提高过敏性疾病的识别率,首先要加强公众教育,增加公众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
过敏性疾病在机体的不同部位会反映出不同的症状,大众应该提高过敏性疾病的意识,比如儿童长期反复咳嗽,如果按感冒治疗效果不明显时,要想到会不会是过敏引起。
其次是通过过敏原的检测来识别。发生过敏性疾病时,医院、专科门诊诊断治疗,以保证过敏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避免接触过敏原,当过敏症状严重时,及时就医。
预防过敏小贴士
1.饮食要清淡
过敏体质者可多吃一些大豆、糙米、荞麦、栗子、胡萝卜、青椒、水果以及低胆固醇的干果等,且保证饮食营养丰富,这样才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过敏的发生。
2.远离油腻
过敏体质者应少吃油腻食品,油腻食品容易妨碍胃肠的消化能力,肠胃功能一旦失调,同样会诱发或加重过敏,特别是年纪较小的过敏体质者,家长最好能限制其吃炸鸡腿、炸鸡翅、鱼肉等食品。
3.避免食用冰凉食物
冰凉食品容易刺激咽喉、气管和肠胃道,引起血管和肌肉的紧张、收缩,从而引起一些过敏反应。
4.拒绝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很多年轻人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可以说是无辣不欢,但对于过敏体质者来说,辛辣的味道会刺激呼吸道和食道,容易诱发过敏症状。
5.避免寒性食物
咸寒类食品也是过敏体质者的禁忌食品,如虾、蟹等,此类食物中含有较高的异体蛋白质,很容易激发体内的过敏反应,因此要谨慎摄取。
医院医院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