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
大纲
(1)发病机制与病理(了解)
(2)临床表现(熟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
(4)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
(5)治疗(了解)
01发病机制与病理常见病毒为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免疫抑制宿主为疱疹病毒和麻疹病毒的易感者。可同时受一种以上病毒感染,并常继发细菌感染。呼吸道病毒可通过飞沫与直接接触传播,且传播迅速、传播面广。病理为间质性肺炎。
02临床表现好发于病毒性疾病流行季节,症状通常较轻,但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全身症状较突出,常在急性流感症状尚未消退时即出现咳嗽、少痰或白色黏液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小儿或老年人易发生重症肺炎,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紺、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或ARDS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有呼吸浅速、心率增快、发绀、肺部干湿性啰音。
0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实验室:白细胞计数正常、稍高或偏低,血沉通常在正常范围,痰涂片所见的白细胞以单核细胞居多,痰培养常无致病细菌生长。用血清监测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PGR检测病毒核酸对新发变异病毒或少见病毒有确诊价值。
2.胸部X线:见肺纹理增多,磨玻璃状阴影,小片状浸润或广泛浸润、实变,病情严重者显示双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
3.胸部CT:常见小叶分布的毛玻璃影、小结节病灶,也可表现为网织索条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叶、段实变影,可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04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及X线或CT影像改变,并排除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确诊则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抗原的检测。
与细菌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结核等鉴别。
05治疗以对症为主,必要时氧疗。注意隔离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卡肺囊虫肺炎
大纲
(1)发病机制与病理(了解)
(2)临床表现(了解)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
(4)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
(5)治疗(了解)
01发病机制与病理肺孢子菌肺炎(PCP)是机会性感染疾病。以往称为卡氏肺囊虫年重新命名为伊氏肺孢子菌,伊氏肺孢子菌是感染人类特异性的病原体,感染途径为空气传播和体内潜伏状态肺孢子菌的激活。PCP潜伏期一般为2周,而艾滋病病人潜伏期约4周。02临床表现1.流行型或经典型:起病常隐匿,进展缓慢,拒睡、食欲下降、腹泻、低热,体重减轻,逐渐出现干咳、气急,并呈进行性加重,发生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和发钳。
2.散发型或现代型:食欲缺乏、体重减轻。继而出现干咳、发热、发钳、呼吸困难,很快发生呼吸窘迫。
0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部分病人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
2.动脉血气: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
3.肺功能:潮气量、肺总量和弥散量降低。
4.胸部X线:双侧肺门网状和小结节状影,然后迅速进展成双侧肺门的蝶状影,呈肺实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5.病原学检查:痰或诱导痰标本,经支气管镜刷检、肺活检和肺泡灌洗,经皮肺穿刺和开胸肺活检等标本染色观察包囊壁、子孢子。
04诊断与鉴别诊断高危人群出现临床症状,低氧血症,影像学为双肺弥漫的磨玻璃影时,应警惕PCP,有赖于病原学诊断。与其他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鉴别。
05治疗除了对症治疗和基础病治疗之外,主要是病原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嗯唑片。
戳“阅读原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