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速递研究报告首次发现肺奴卡菌病可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21-3-20 18:15:36   点击数:
 作者|柏华松张园审核|王贺来源|真菌诊断学院已有研究发现,多种真菌(包括青霉菌、镰刀菌、组织胞浆菌、芽孢杆菌和隐球菌)可引起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的交叉反应。近日,发表在《MedicalMycology》上的一项研究首次发现肺奴卡菌病可引发GM检测假阳性。奴卡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非人体定植菌,非内源性感染。已知对人体致病的奴卡菌主要有四种:星形奴卡菌、鼻疽奴卡菌、豚鼠奴卡菌和巴西奴卡菌。图1来自一名奴卡菌病患者肺组织标本的显微图片,中心深色部分显示了由星形奴卡菌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图片源自CDC)本文研究者首先分享一例临床病例:患者男性,79岁,接受大剂量泼尼松(1mg/kg)治疗巨细胞性动脉炎。由于血糖过高,被转诊至急诊室,随后被诊断出肺炎。用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开始经验治疗,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排除结核感染。肺泡灌洗液(BALF)样本进行常规微生物检测,GM阳性,革兰阳性丝状杆菌,培养结果为盖尔森基兴奴卡菌(Nocardiacyriacigeorgica)。图2来自一名男性患者皮肤病变组织标本使用改良抗酸染色的显微图片,显示存在大量丝状奴卡菌(图片源自CDC)接下来,研究者推测GM检测的假阳性结果可能是奴卡菌抗原与EB-A2单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先前的研究表明,EB-A2单克隆抗体的结合表位存在于GM侧链,侧链中含有β-(1-5)-呋喃半乳糖段[1-3]。奴卡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阿拉伯半乳聚糖,其侧链含有半乳糖段,该结构与GM中的β-(1-5)-呋喃半乳糖存在相似性。为证实这一点,研究者通过PlateliaTMGMEIA(BioRad)对27种奴卡菌株进行了体外GM检测。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大肠埃希菌、轻型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白念珠菌和酿酒酵母等实验室菌株作为阴性对照组;使用三种非结核分枝杆菌实验菌株,排除与霉菌酸(奴卡菌细胞壁的另一种成分)的交叉反应;使用阿拉伯半乳聚糖的系列稀释液(3-mg/mL)作为阳性对照组,用以证实假设。图3来自放线菌性肌瘤切除的组织标本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的显微图片,显示了由巴西奴卡菌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图片源自CDC)研究结果显示:(1)44%的奴卡菌株,其GM试验的I值为0.5或更高。根据最新的EORTC/MSG临床指南,将Cutoff值提高至1.0,假阳性率显著降低至26%。研究者解释道:不同菌株之间的结果差异可能是由于阿拉伯半乳聚糖侧链的微小化学结构差异或生长期内细胞壁的变化。(2)所有巴西奴卡菌株GM检测均呈阳性,并且I值与菌落浓度呈正相关(见图4)。这表明巴西奴卡菌株的糖侧链,更具有产生交叉反应的能力。关于其它奴卡菌株的结果,其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3)所有测试浓度下阿拉伯半乳聚糖溶液(3-mg/mL)的GM检测均为阳性。相反,所有对照组分离株均为阴性。尽管结构上,植物来源的阿拉伯半乳聚糖与微生物来源的阿拉伯半乳聚糖不尽相同。但检测结果阳性,为奴卡菌的GM试验交叉反应提供证据。(4)三株非结核分枝杆菌GM检测均为阴性。这表明与霉菌酸的交叉反应性被排除。图4GM试验的I值与奴卡菌落浓度的关系高危患者发生侵袭性曲肺霉病(IPA)和肺奴卡菌病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困难。目前尚不清楚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奴卡菌感染的发病率。据报道,在骨髓移植(BMT)受者奴卡菌的发病率为0.03-1.7%,与IPA相比,奴卡菌感染发生在移植后的7–17个月,而IPA为1–5个月。尽管本发现基于单个临床病例,但是当GM试验检测阳性并临床怀疑曲霉感染,抗真菌治疗无效时,临床医生应该考虑到奴卡菌感染的可能性。参考文献:[1]D.Stynen,etal.,Infectionandimmunity60(6)()-45.[2]A.L.Matveev,etal.,PloSone13(3)()e.[3]V.B.Krylov,etal.,Heliyon5(1)()e.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hbyx/1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