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分子示意图
让大多数猫咪家长伤心和绝望的FIP,
也就是猫传染性腹膜炎,
引起猫咪腹围增大,黄疸,胸水,腹水等一系列症状,
死亡率非常高,
国外一般认为是致命性疾病,
但近两年药物研究似乎有了一些进展和一丝希望。
FIP罪魁祸首是一种猫冠状病毒(FCoV),
在体内传播和复制,
宿主对这种病毒感染的异常免疫反应,
最终导致了相应的疾病。
兽医学界一般认为FCoV有两种血清型:
血清型1是完全猫科动物的,
血清型2是由血清型1的FCoV和犬冠状病毒的发生重组引起的。
在全世界血清型1最常见,
尽管这两种血清型都能导致相应的疾病。
血清1型FCoV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受胆固醇影响,
而血清2型FCoV不受胆固醇影响。
伊曲康唑是一种抗真菌药物,
可抑制胆固醇的细胞外转运,
因此有人认为伊曲康唑是治疗FIP的潜在治疗药物。
该体外研究描述了在不使用或使用伊曲康唑的FIP猫咪身上,
提取暴露于猫源性细胞系(Feliscatuswholefetus-4cells)的血清型1型和2型FCoV。
伊曲康唑可引起细胞内胆固醇的积累。
使用的伊曲康唑血清药浓度
与口服剂量范围高限(10mg/kgq12h)治疗猫真菌感染的血清药浓度相当。
用伊曲康唑治疗后,
通过和未治疗对照组比较病毒斑块形成情况,
并通过测量病毒(即核衣壳)蛋白水平,
来测定治疗反应。
用伊曲康唑预处理猫细胞后,
血清型1型FCoV的产物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其表现为抑制斑块形成和核衣壳水平下降。
相比之下,
血清型2FCoV的产物仅受伊曲康唑可疑的抑制,
且仅在伊曲康唑最高浓度下。
Post-treatmentoffelinecellswithitraconazoleinhibitedreplicationofserotype1FCoVtothesamedegreeaswhenadministeredpretreatment.
伊曲康唑治疗后
血清型1FCoV复制的受抑制的猫细胞与治疗前水平相同。
(这一句翻译起来有点拗口,
不知道意思对不对,
应该是病毒受到了抑制,
细胞数目没有减少,
表明药物起效了)
1伊曲康唑被认为可以通过阻断细胞内胆固醇转运而降低血清型1FCoV的产生。2病毒抑制发生在伊曲康唑血药浓度达到真菌疾病的管理相当的血清浓度的时候。3虽然这项研究的数据是有希望的,但临床上会结合伊曲康唑和其他治疗,可能治疗前景会更好,显示出临床使用伊曲康唑治疗FIP的潜力。参考文献KiparA,MeliML.
Felineinfectiousperitonitis:stillanenigma?
VetPathol.;51(2):-.
HerreweghAA,SmeenkI,HorzinekMC,RottierPJ,deGrootRJ.
FelinecoronavirustypeIIstrains79-and79-originatefromadoublere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