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核病的传播以人群为基础的分子流行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16-12-20 1:57:01   点击数:
 

本文原载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年第7期

结核病是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我国结核病控制形势严峻。年和年两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下降缓慢,说明现行的防控策略还不能很好地控制结核病。结核病发病由近期传播(感染后在短期内快速发病)和内源性复燃(感染后经长时间潜伏后发病)所致。区分两者在结核病发病中的作用对于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前者应加强传染源发现和阻断传播,对后者应加强患者的规范化治疗。为此复旦大学与上海、黑龙江、广西、河南和四川五省市疾控机构联合于—年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研究,通过对研究现场例可疑结核病患者进行痰菌培养,纳入所有培养阳性病例,利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在纳入研究的例患者中,31.0%(/)为基因型相同的成簇病例,即由结核分枝杆菌近期传播所致,未发现容易传播的高危人群;(2)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和耐多药菌株是导致近期传播的危险因素,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58.5%为初治患者,43.7%为成簇病例,比药物敏感患者(OR值为1.51,95%CI:1.00~2.24)更易发生近期传播;(3)30.0%的近期传播是由涂阴培阳结核病患者所致,涂阴培阳患者的相对传播率和涂阳培阳患者相当(OR值为0.89,95%CI:0.68~1.10)。

当前广泛推行的DOTS策略着重于治愈已发现的结核患者,但忽略了传播对结核病发病率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结核分枝杆菌近期传播在我国结核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提示我国结核病防控面临严峻挑战。鉴于我国每年有万结核病新患者,近期传播将造成大量新病例和潜伏感染者。耐药结核病,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中一半以上患者是直接感染耐药菌株而导致的原发性耐药,并且耐多药菌株更易发生近期传播,由此将产生大量新的MDR–TB和MDR潜伏感染者。在我国,绝大部分区县结防机构仍在采用痰涂片镜检法诊断结核病,无法发现涂阴培阳患者,因此,需要推广快速诊断技术发现涂阴培阳患者,减少传播。由于受到病例发现不足和研究时间较短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可能还低估了近期传播对我国结核病疫情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国内开展大范围以人群为基础的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MTB近期传播在结核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提示我国的结核病控制亟需采取相应措施遏制结核病,特别是MDR–TB的传播,包括主动发现病例,推广新的快速诊断技术及落实规范的患者治疗及管理措施。原文:TransmissionofTuberculosisinChina:apopulation–basedmolecularepidemiologystudy.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影响因子:9.),,doi:10./cid/civ

(收稿日期:-04-10)

(本文编辑:蔡蜀菁)









































白癜风有什么特效药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yfzl/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