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庆地区果园常常柑橘、李子、花椒同时种植。重庆一个种植户反映去年园子里的李子袋果病严重,今年新叶又出现病症,问怎么防治,现在作一简单介绍。
李袋果病又叫李囊果病,感染果实后,果实畸形,然后在中间空洞,形状像一个袋子,病果逐渐变长,不再是圆形,变成黄色,中空如囊,因此得名。袋果病属于真菌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叶片、枝干。李袋果病病菌主要在果树芽鳞片外表或芽鳞片间越冬,也可在树皮裂缝中越冬。在春季李树发芽遇雨时,病菌随雨飞散传播。由于早春低温多雨,延长萌芽期,病害发生严重。袋果病传染一般一年只有一次,病害始见期于3月中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多见于低洼潮湿地、江河沿岸、湖畔低洼旁的李园发病较重。
一、李袋果病症状及危害
1、叶片受害症状:李子树叶片受到袋果病危害后,叶片在展叶期变为黄色或红色,变脆,叶面皱缩不平,似桃缩叶病。
2、枝干受害症状:李子树枝干受到袋果病危害后,枝干呈灰色,略膨胀,弯曲畸形、组织松软;一般病枝在秋后干枯死亡,如果发病后期湿度大时,病梢表面长出一层银白色粉状物,第二年在这些枯枝下方长出的新梢易发病。
3、果实受害症状:李子果实一般在落花后即可以受到袋果病危害,最初病果呈圆形或袋状,后渐变狭长略弯曲、平滑,浅黄色至红色,皱缩后变成灰色至暗褐色或黑色而脱落。幼果畸形膨大,比正常健果大1—2倍,果形变长,中空如囊,因此得名。病果无核,仅能见到未发育好的皱形核。
二、李袋果病防治方法
1、在冬季清园时结合修剪,将果树上的病果、僵果摘除,与落果、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第二年病菌来源。
2、合理栽植,不宜过密,追施有机肥,不偏施氮肥,增加磷、钾肥施用量,做好果园排水工作,在病叶、病果、病枝梢表面尚未形成白色粉状层前及时摘除,集中深埋。
3、在李子树芽开始膨大至露红期,喷施药剂进行防治。可用25%吡唑醚菌酯倍、40%戊唑·咪鲜胺倍或75%肟菌·戊唑醇倍,每15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