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文章来源:肺曲菌病   发布时间:2017-9-2 12:00:31   点击数:
 

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

●考点◆放线菌属◆诺卡菌属·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一、放线菌   一群呈分枝状生长的革兰阳性杆菌。一、放线菌属◆G+无芽胞厌氧杆菌;◆多为动物体表面,特别是口腔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可引起内源性感染。◆衣氏放线菌是人类放线菌病最常见的菌种。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 ◆G+,常形成分枝状无隔菌丝,但不形成空中菌丝。有时断裂成短杆状或球状。◆无芽胞、荚膜和鞭毛,无抗酸性。◆“硫黄颗粒”,是放线菌在病灶组织中形成的菌落。镜检可见颗粒呈菊花状,中央为革兰阳性的丝状体,周围为粗大的革兰阴性棒状体,呈放射状排列。2.培养特性 ◆培养比较困难,厌氧或微需氧。初次分离加5%CO2可促进生长。◆生长缓慢,3~4d可见灰白色或瓷白色、表面粗糙而不规则的菌落。多次移种形成光滑型菌落,白色、柔软、易于钩取。◆液体培养基:3~6d后,下层或底部白色或灰白色生长。3.生化反应 ◆分解多种糖类产酸;◆触酶试验阴性(除黏性放线菌外),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二)致病性◆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属于正常菌群。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引起面颈部、胸部、腹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感染,最常见为面颈部感染。大多呈慢性无痛性过程,常出现多发瘘管,排出的脓性物质中含有硫黄颗粒,此即为放线菌病。◆从呼吸道进入肺,或由外伤或昆虫叮咬引起皮肤放线菌病。放线菌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   (三)微生物检验1.标本采集 ◆主要采集脓液和痰液或活检组织。◆检查标本中有无“硫黄颗粒”。2.直接镜检 ◆“硫黄颗粒”:典型的放射状排列的棒状或长丝状菌体,边缘有透明发亮的棒状菌鞘,即可确定诊断。◆革兰染色、镜检:颗粒的中心部菌丝体染色为阳性,分枝状菌丝排列不规则,四周放射状的肥大菌鞘可呈阴性。◆抗酸染色阴性。3.分离培养 ◆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在5%C02的厌氧环境中37℃3~6天,观察生长特点。◆接种牛心脑浸液琼脂上,观察菌落特征。4.生化反应 ◆触酶(+),硝酸盐还原(+),厌氧环境37℃3~7天观察结果。二、诺卡菌属◆需氧性放线菌◆多数为非病原菌,其中有5~6种诺卡菌可引起人或动物的急性或慢性诺卡菌病,主要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 ◆与放线菌相似,但菌丝末端不膨大。◆G+,抗酸染色呈弱抗酸性。在培养早期菌裂解为较多的球状或杆状,分枝状菌丝较少。◆脓、痰、脑脊液中为纤细的分支状菌丝。2.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繁殖速度慢,一般需5~7d可见到菌落。◆菌落:表面干燥、有皱褶或呈颗粒状,可产生不同色素。·星形诺卡菌形成黄色或深橙色菌落,表面无白色菌丝。·巴西诺卡菌的菌落,表面有白色菌丝。3.生化反应

分解

葵二酸

50℃8h耐受试验

蛋白质

氨基酸

次黄嘌呤

星形诺卡菌

-

-

-

+

+

巴西诺卡菌

+

+

+

-

-

  (二)致病性◆主要为外源性感染。◆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产生类似肺结核的症状。也可经肺部病灶转移到皮下组织,产生脓肿及多发性瘘管,或扩散到其他脏器。在病变组织或脓汁可见黄、红、黑等色素颗粒。◆巴西诺卡菌可因外伤侵入皮下组织,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组织,表现为脓肿及多发性瘘管,好发于足、腿部,故又称为足分枝菌病。◆诺卡菌感染常可发生在一些其他进行性疾病或免疫障碍性疾病的晚期,尤其是库欣综合征、糖尿病或长期应用皮质类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患者。   (三)微生物检验1.标本采集:◆可采集痰液、支气管冲洗液、组织渗出液、脓液和脑脊液标本。◆仔细查找有无黄、红或黑色颗粒,其直径一般小于1mm。(本菌在脑脊液、胸腔穿刺液及痰中多不形成颗粒。)2.直接镜检:◆色素颗粒,用玻片压碎涂片镜检;◆革兰阳性(有时染色性不定)纤细的菌丝体和长杆菌;抗酸染色具弱抗酸性,可初步确诊。3.分离培养:◆接种于沙保弱琼脂、脑心浸液琼脂等培养基,置25~37℃需氧环境,培养2~4d后观察菌落特征。

  本章小结:   一、放线菌属   二、诺卡菌属

检验之韵欢迎您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的儿童医院
治疗白癜风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mcm.com/jbby/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