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马立新通报本起疫情的源头情况。医院聚集性疫情由患者共用CT室引发。
马立新通报,医院聚集性疫情,排医院内的可能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山东省疾控中心通过开展病毒核酸全基因序列测序和结果比对分析证实,病例标本与青岛港9月份疫情中的感染者董某某陈某某的标本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传染源来自上述两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证据表明,本起疫情的病例及接触者与9月份青岛港医院外不存在时间和空间关联。
马立新介绍,根据医院监控录像证实,青岛港疫情两医院隔离观察期间离开封闭病区到CT室检查,因防护消毒不规范,导致CT室被病毒污染,进而传染了次日上午到同一CT室检查的住院病人李某某和陪护牛某某并将病毒带入结核病区,医院内传播。
综上,本起疫情的传播链和证据链完整,是青岛此次疫情感染者在住院期间,因与普通病区的患者共用CT医院院内聚集性疫情,未发生社区传播。
早在年2月12日,《健康报》就曾刊出处于新冠肺炎最前线的医院影像科谢元亮医生撰写的《提升CT室防护等级重视影像设备消毒》一文,提示医学影像设备消毒的重要性。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连续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当下,CT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手段之一,做好医护人员和CT设备的自身防护,能让CT医院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01
尽可能提升CT室防护等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影像诊断依赖CT(薄层扫描的多层螺旋CT),有条件的单位最好固定1台~2台CT用于该类患者扫描,避免污染更多区域。
尽可能将CT室的防护提升到发热门诊的标准,装空气消毒设备,定时消毒,高危患者做完立即消毒。
技师务必有防护(口罩、防护服或隔离衣、帽子、眼罩、手套)才能给患者检查。
患者强制戴口罩,疑似患者需要陪同医护人员用中单(一次性无纺布垫单)将其盖好,再给转运扫描;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可以自由活动的年轻患者自己上下床,技师操作台控制扫描床,但一定要评估好患者状况,避免意外伤害。
每做一名发热患者要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没有自动门的机房要注意门把手的消毒。
技师能双人搭班最好,操作者和摆位者分开,尽量保证控制室的环境低污染,陪同患者的临床医生及家属不得进入操作室。
技师换岗必须更换所有防护用品,按标准流程穿戴防护用品;废弃防护用品按医疗垃圾及时处理,严格按流程操作;摆位和操作技师不可穿着防护用品到其他机房、诊断区、值班室、生活区,尽量用电话联系;避免无防护直接接触。
医务人员从事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必须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或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全员培训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并操作演练,增加消毒设备和酒精,安装空气消毒机。
02
切实落实CT机房消毒相关措施
影像设备及操作台的消毒
机房设备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每名患者做完检查后执行消毒);设备有按钮空洞处消毒应遮挡避免消毒剂渗漏机器内部;每天至少4次;遇污染随时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然后常规消毒。
地面的消毒
机房地面使用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清除污染物后再消毒;每天至少2次,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空气管理和消毒
关闭所有中央空调,避免空气相互污染;可使用循环空气消毒机持续消毒,终末使用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机喷雾消毒;或者无人状态下持续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60分钟,每日4次;其他环境空气选择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加通风,每日2次。
03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减少候诊时间
医疗单位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自助分时预约就诊,就诊信息手机短信推送,单位时间等的患者少,交叉感染风险低,缓解患者及家属等待时的不良情绪,也利于保护一线医技人员。
报告及胶片自助打印、云胶片,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患者在门诊与检查地点来回奔波。
文: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谢元亮
(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